放水和要求放水的现象普遍存在
拿到成绩单,湖南科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吴强(化名)有些愤怒,他想不通:期末突击复习时,他花在《材料物理性能》这门课上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多的,甚至超过了其他5门课程加起来的总和,可为什么那些没有用心复习的课程都过了,成绩还不错,这门却挂了?
像吴强这么想的学生在各个大学都有。他们自认为很努力,最后却没有拿到理想的分数,于是往往把矛头指向那些给分低的老师,甚至尝试和这些老师要分数。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就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一个在她的课上得了80分的学生在给她的邮件中写道:这一学期在这门课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大家的热情,都让我不能接受这个结果……这让我实在是很后悔选了这门课,很后悔为之付出了那么多。
张海霞认为,不管是在名牌高校,还是普通高校,成绩放水和要求放水的问题都普遍存在。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考完试去和老师要分数,老师不认真讲课,考试打分时放水,学生还认为这样的老师厚道,反而抱怨指责那些认真、严格的老师。
“这样会害了学生,也会害了我们的教育。”张海霞说,“现在大学生培养质量在下降、就业这么难,与教学培养计划没达到要求有一定关系。教师放水,致使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基本功不扎实,不具备应有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出炉的成色远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目标和社会期望的水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王辉(化名)说,当自己对照标准苦苦算分的时候,一些同事建议他将分数模糊处理,即使学生期末考卷面分数很低,但灵活处理平时成绩后,学生的分数也能上去。他看过一份“完美”的成绩单,“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平时成绩都是满分”。王辉最终还是坚持了原则,但成绩出来后,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些学生要求查分数,有些学生要求改分数,有些学生还找了领导给他施加压力,这次严格“给自己找了一身麻烦”。
这样的压力,彭美勋已经感受到了,并且越来越让他无法接受。有学生公然在群里说,“唉,这年头不送点礼,下学期你就别想过了,大家带好东西去拜访下老师吧。”“不知道彭老师让这么多人挂科是个什么意思,为什么其他老师不那样。”还有好心的同事来教他怎么让更多的学生通过。
“我哪里不知道怎么给学生放水?我哪里不知道给学生放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但是我觉得那样会突破我教授这门课的底线,我不愿意那样做。如果放水是股飓风,那我就是那个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彭美勋说。
张海霞也在坚守,她的严格在学生里出了名。张海霞认为,“一门课事小,可是一门课所折射出来的现象很严重,一个老师放水问题不大,可是我们都这样放水,那就成了冲垮我们教育的洪水了,蔓延出去就是冲毁这个社会的海啸!”
为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听课率明显下滑
彭美勋在博客中提到,一年一年教下来,他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听课率(非到课率)均明显下滑,无法遏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讲师陈凯敏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不管老师多么认真地备课,很大一部分学生仍不在状态,一个概念每节课都强调,但是下次课提问的时候,仍然一问三不知。学生不听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是个致命的问题,而讲话、睡觉、看书、玩手机,是学生在课堂上最爱干的事情。
陈凯敏也尝试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他以“讲故事”的形式上课、或者放相关视频、或者进行实物演示时,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会大幅度增加。但一旦他说: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吗?学生们的头会立即向下旋转90度,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表明,学生对纯粹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那些理论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正在遭到学生的“排斥”。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副教授孙华教的正是一门枯燥的基础理论课,课上大部分时间都在讲不同的公式、公式的推导以及公式与公式之间的相互关联,“逻辑性很强,也很枯燥,再怎么改变教学技巧,也很难给学生营造出看《康熙来了》的氛围。学习是个苦乐交织的过程,老师想努力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想和学生一起欣赏公式的美,还需要学生有主动性,愿意学才行。”孙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