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微时代”的文学使命

作者: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张奎志

当前,我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消费、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微课程、微公益……可以说,“微”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标志,“微”也成为理解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以“大”为特征,在以福特主义为纲领的现代化大工业时期,“大”成为备受推崇的发展方式、文化诉求的话,那么在新世纪,“微化”、“微小化”、日常化、个性化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诉求。

在这个“微时代”的背景下,政治也“微化”、“微小化”了,成为一种“微政治”,形成一个“微政治时代”。这里所说的“微政治”,是指政治不再以搞运动式的、行政化的、命令性的方式运行,而是以日常性的、人性化的、亲民式的方式进行。政治不再表现为暴风骤雨式的运动,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从政治信息的传播和接受角度看,也开始走向“微小化”,行政部门不再通过传统的“大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发布政令,而是以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的方式传达政令,解答政务问题。人们接受政治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转向通过新兴的“微媒体”——微信、微博、博客、短信来了解时事政治。在通过新兴的“微媒体”接受政治信息的同时,人们也通过微信、微博、博客、短信表达自我的政治诉求,以“自媒体”的方式主张和行使自身的话语权力。

因此,在“微时代”,政治是以一种“微小化”、日常化、个性化的方式和每个人紧密联系着,它更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言行中。可以说,“微时代”的政治与日常生活相伴、和文化结合、和信息相随,以一种普泛化、日常化、个性化、碎片化的方式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

  娱乐化倾向与政治诉求并存

当“微时代”政治以“无意识”的方式包围着人时,文学自然也无法摆脱与政治的联系。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文学史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文学与政治的联姻与疏离也深刻反映着文学的演进与变革。“微时代”政治不再是以外在的方式干扰文学,文学本身就是政治。传统时代的文学观说,“文学是人学”;而“微时代”则说,“文学是政治”。正如文学要表现人一样,文学也要表现政治。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就指出:“一切文学,不管多么虚弱,都必定渗透着我们称之为的政治无意识,一切文学都可以解作对群体命运的象征性沉思。”

“微时代”的文学与政治的联系又不同于此前,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是文学的娱乐性、休闲性和消遣性。一句话,文学更加娱乐化。这是因为在“微时代”,生活日趋娱乐、休闲和消遣。“玩”成为“微时代”文化的一个特征,“微时代”的文学也无法摆脱其娱乐、休闲和消遣的特点。因此,“微时代”会沿着政治性和娱乐性这两条路线行进:一方面,满足读者“玩”和娱乐性、消遣性的通俗文学、网络文学会高歌猛进。武打、游戏、玄幻、穿越、言情、盗墓、公案、恐怖等小说还会大行其道,从不同的层面满足读者的阅读、消遣需求;另一方面,“微时代”的娱乐文学也渗透着“政治无意识”。因此,与纯游戏性、娱乐性的作品不同,在一些看似游戏性、娱乐性、消遣性的作品中,也会表达一种善或恶、美或丑的道德诉求,这是一种道德倾向,同时也是一种政治诉求。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文学   “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