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王道勇:推进改革亟须形成社会合作意识(2)

核心提示: 存量改革力图通过深度的利益调整来最终形成整体利益的增益,但这种正面效应的显现却需要人们的全力参与和耐心等待,其正功能在几年、十几年甚至数十年后才能充分显现。

存量改革中,亟须形成三种基本社会合作意识

一是人们都要意识到,未来的存量改革不是“你死我活”式的改革,它只是在人民内部进行的一种利益调整;二是未来的存量改革不是“你增我减”式的改革,短期内一些群体可能会利益受损,但整体利益提升后,这些利益受损群体也会从中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三是未来的存量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式的改革,存量改革的实施需要一段时期的设计、出台、碰撞、冲突、磨合,直到最后的成功耦合。

因此,要动员强势群体自愿参与存量改革。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临终时立下遗嘱,死后将自己庄园中所有属于他的奴隶解放为自由人,并建议其妻也这么做。结果是,其妻在华盛顿逝世后不久就将两人的所有奴隶全部释放,并说出一句警世名言:“我不愿意生活在一群希望我早点死的人中间。”强势群体应当牢记此言,意识到存量改革短期内可能会伤及自身的部分利益,但长远却是有利于自身,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为此强势群体应当主动配合中央进行利益格局调整,甚至主动进行利益的部分让渡。社会要鼓励甚至动员强势群体参与存量改革,促使其成为存量改革的推进者,而不是将其视为改革的对象。

同时,要引导弱势群体形成利益妥协意识。必须明白,任何利益诉求的满足都具有相对性,弱势群体需要依法与强势群体进行协商沟通和相互让步来满足自身需求;弱势群体还要意识到改革收益的增长具有阶段性,例如,过去10多年社会福利收益的快速增长只是短期现象,未来的民生改善是不可能以这个速度再持续二三十年的;弱势群体还要树立起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命运的意识,唯有如此,强势群体才愿意与弱势群体进行协商、沟通和妥协,通过各种社会合作来改善各自的状态,从而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为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副主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全面深化改革   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