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处理好与职工、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承担着“三大责任”,更要把实现和谐发展作为应有之义,切实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文章从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影响因素、基本途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探索一条国有企业实现和谐发展的路子。
【关键词】国有企业 和谐发展 职工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①。在社会对企业关注度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好不好、企业本身和谐不和谐,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社会的高度关注,有时个别问题甚至也会被无限放大,使企业声誉和形象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对国企而言,只有更好地实现企业与外部、企业内部之间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成为“负责任、受尊敬”的企业。
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肩负着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既要紧紧依靠职工做大做强,又要始终坚持“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回报股东、关爱职工、爱护环境、节约资源”②,实现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担负起责任。
企业和谐发展是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需要。依靠职工办企业,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2015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文,指出“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③。只有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才能充分调动起广大职工从事生产活动、参与经营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企业要把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抓手,充分发扬民主,在企业发展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上,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在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中赢得信任信赖,营造和谐氛围。
同时,依靠职工办企业,离不开和谐的内部环境。作为企业来说,要主动为员工创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培育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关系,培育形成职工之间充分交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融洽关系,更好地凝聚起一切积极因素,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