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公共治理与依法服务”行政体制模式的构建

【摘要】构建“公共治理与依法服务”行政体制模式,体现出我国的改革趋向更加关注政府的合法性、公信力和对公众诉求的回应能力,以更为柔性化、更具针对性的方式来建立公众满意政府。文章从“公共治理与依法服务”行政体制模式的内涵界定入手,分析了当前制约该模式构建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对策,即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构建营造环境的有限政府等。

【关键词】公共治理 依法服务 行政体制 模式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不断探索和创新符合本国国情的行政体制模式,是各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我国政府体制模式创新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突破,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提出“治理”的概念,提出要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些理念使得我国政府构建何种行政体制模式的问题逐渐明晰起来,据此,笔者提出,未来我国政府的改革与治理模式是构建“公共治理与依法服务”行政体制模式。

“公共治理与依法服务”行政体制模式的基本内涵

公共治理。20世纪90年代初,治理的概念在国际社会逐渐流行起来,近年来在我国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也在思考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强调调动市场与社会的积极性,强调协商参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治理”上升到政策范畴,随之,进入了大众视野。

所谓公共治理最主要的体现在多元主体参与,解决的问题错综复杂,涉及方方面面,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相互依存合作,共同行使公共权力,这种情况下,比较适合作、协商的方法纳入法治轨道解决问题。与管理相比,治理更强调参与、互动、协商、合作、法治、公开透明等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也是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公共治理的方式来解决,通常情况下,适合治理的问题往往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单一行动主体很难予以解决,比如说,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社会诚信、民族复兴等等,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维护。有多样化的需求,单靠政府一方面的力量难以解决,需要多种力量形成合力,特别是有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主动、广泛参与,尤其是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比如,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少数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关爱和帮助,一定范围内的矛盾与纠纷等等,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尤其是发挥社会组织“社会矛盾调节器、缓冲器的作用”与政府协作互补,避免服务的真空与空缺。当前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涉及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所以要多协商才能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体制   依法   模式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