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政府行政效能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策略(2)

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对策

优化组织结构,实现无缝隙对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权力边界在哪里,明确了权力范围才能够避免执行中出现各种越位、缺位和错位的情况。优化组织结构必须与政府职能转变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出去。减少政府执行的层次和机构,构建扁平化政府;另一方面要科学划定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间的权力和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通过行政程序法定化,减少人情干扰、减少行政效能的损耗。树立“大行政”理念,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让整个政府体系合力运作,防止出现部门孤岛现象,实现权力的无缝隙对接。

拓展执行资源,形成合力空间。落实任何法律和政策都需要动员各种资源,只靠政府单方的力量很难去实现,特别是对于基层政府而言,很多时候是有政策没资源,而上级的考核任务又是硬指标,只能动脑筋、想办法,依靠动员各方力量才能实现既定目标。所以,政府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发挥主导作用力促各方的多元合作。

首先,政府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做到有所为,公布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做到有所不为,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能够下放的权力坚决下放,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活力。其次,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政策环境,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通过在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事务。最后,要能够善待民意。服务型政府是回应型政府,政府既要根据民意制定各项政策,也需要通过民意检验各项决策,通过不断地调整,使各项政策始终能代表民意的大多数。因此,各级政府需要不断拓展了解民意的各种渠道。

注重制度建设,保证权力规范运行。只有敬畏法律才不会让权力任性。行政机关的权力运行涉及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只有在每一个环节中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保证权力的运作客观公正。

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决策的保障机制。决策前进行充分调研和风险评估,决策中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积极吸纳民间智库的意见和民意代表的诉求,并且建立重大决策终生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其次,要建立健全利益均衡机制。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涉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同时也体现在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之间的多层次利益博弈上。再次,要建立完善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在考核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加大分类考核的内容,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不同,根据地区发展任务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最后,要进一步完善问责制度。通过细化问责标准、规范问责程序、明确问责结果使问责制度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扩大问责主体的范围,构建多元主体的问责体系,实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效结合,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创新执行方式,构建和谐的执行环境。执行本身是对法律的遵从和落实,法律的刚性要求执行不走样。然而执行中我们面对的是有个体差异、有喜怒哀乐的人,所以在把握原则性的基础上还应该注入灵活性,也就是做到刚性执行与柔性执行的有效结合,这样可以减少执行中的对抗性。

一方面要通过程序正当保证执行公平。建立健全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实现同事同标准、同事同处罚;完善听证制度,保证公民的有序参与和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建立有效的救济途径,保证私权不被公权任意地侵害等等。另一方面要做到以人为本。执行只是政府管理中的一个环节,要实现管理的目的,还需要在执行之外下功夫。加大公共服务和人性化关怀,用柔性机制化解矛盾,争取老百姓对各项政策予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完善法律政策的定期评价制度,对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和政策进行及时的清理和调整,做到管理依据与时俱进。

构建行政文化,提升执行队伍战斗力。文化是执行的持久动力,各级政府部门只有具备良好行政文化的支撑才能焕发出强劲的战斗力。因为执行的落脚点是负责具体执行的公务人员,他们的意识、习惯、行事风格直接影响着政府的效能和形象。所以需要通过不断加强日常教育、改进工作作风和完善奖惩机制来营造一个高效执行、廉洁自律的行政氛围。

首先,要培养法治意识。把依法行政贯彻到行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其次,要培养担当意识。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公务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形成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善于保护干部创业干事的热情,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擅于服务,勇于负责。再次,要培养效率意识。形成“马上就办”的良好作风,注重对工作中每个阶段的督促和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注重工作实效,防止出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减少中间环节,为提升基层执行力创造条件。第四,要培养廉洁意识。人都会有私欲,要在公与私之间实现平衡,不仅需要完善制度建设让人不能腐,也需要通过高压反腐让人不敢腐,更需要通过个人的学习、教育和反思把不愿腐内化为约束自我的自律机制。最后,要培养学习意识。建设学习型政府,就需要在政府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不仅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群众学,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助推工作的动力和手段。

(作者单位:中共普洱市委党校)

责编 /韩露(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