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马建堂:辩证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形势(3)

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9%,城镇居民增长7%,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的收入倍差在下降,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61,比去年同期缩小0.05。

经济增长质量效益继续提升。2014年,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今年一季度,单位GDP的能耗比去年同期下降5.6%,降幅比去年扩大0.8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和能耗下降显示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在不断提升,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告别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向高技术、低消耗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

 四、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但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光明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依然步履艰难,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更是增大了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也增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尽管我国经济近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特别是我们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储蓄率,宏观调控力最强,回旋余地较大,制度优越性明显。我们既要正视眼下的困难,又要看到光明的发展前景,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孕育着巨大市场需求。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还很大,差距就是潜力,差异就是空间。一方面,投资潜力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基础设施水平仍有着较大差距,中西部地区差距更大,尤其是环境保护、民生改善需要巨额投资。另一方面,消费潜力更大。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在加快,由原来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过渡,消费升级刚刚开始,空间刚刚打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加快融合,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和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供给效率,更是催生出新的业态,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沛动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具有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不断焕发活力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持续增长增添了巨大的动力和活力。简政放权激发形成的强大市场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亿万人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力量,将是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的保障。同时,“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齐头并进,将大大拓展和优化我国经济空间布局,形成内外统筹、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良性发展格局。中国经济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和思路,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适时适度地预调微调。这是我国经济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平稳增长的关键。有多年累积起来的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再加上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与回旋余地,我国有足够的自信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告诉我们,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同时,经济运行中一些积极变化正在不断累积,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因此,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不必太纠结于一两个百分点的起落,更不能存在过分焦躁心态,而是要从新常态视角认清发展大局,正视困难、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三者之间的平衡点,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切实推动经济发展量增质更高。放眼未来,我们坚信,中国经济必将迎来一片光明的新天地。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马建堂   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