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石仲泉:写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之际(3)

——从根本上祛邪扶正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同时发力

思想建党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说到底就是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中国共产党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之中。无论其正能量的社会关系还是负能量的社会关系,它们都会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党员干部包括高级领导干部的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等等。思想建党就是要倡导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克服和消除各种消极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及其负面影响。如习近平所说:党内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在所难免。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照,衣冠要随时正,有灰尘就要“洗洗澡”,出毛病就要“治治病”。因而,思想建党的重点明确为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

制度治党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增强制度执行力,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制度问题,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是我们党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问题。是年10月,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制度治党”。 这样,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制度问题的认识作了新的提升,而且将过去长期讲的制度建设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也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制度治党需要的制度不在多,而在精,在于务实管用。过去制度治党的不足,一是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宏观性约束制度;二是已制定的制度不健全没成套,原则过于粗线条,漏洞大且多;三是缺乏严格的监督检查和刚性执行力,没有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往往在节点上抓一阵子,更多地是做表面文章,带有应付性,没想真正解决问题。现在为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思想建党,就必须狠抓、实抓、长抓制度治党。只有这两者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才能强筋硬骨。

制度治党,特别是要抓带有根本性、管全局的宏观约束制度。要大胆探索党内的既要权力高度集中又要使高度集中的权力得到有效制约和制衡的制度。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个笼子是高标号钢筋密扎的,而不是橡皮泥扎的软笼子,也不是“牛栏关猫”的缝隙很大的笼子。要关进笼子的权力不是带有选择性的,而是所有一切公权力都统统关进笼子里。这样,这个笼子就能起制衡作用。如果健全和完善了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以有效形式监督一切公权力,让一切公权力完全在阳光下运行,这就是一种有效制衡。加强制度治党,特别要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度,既不能搞“九龙治水”多头领导,也不能搞家长制一言堂。只有这样的宏观制衡制度建立起来了、健全和完善起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就会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既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也会得到国际社会的点赞认可。这样的制度治党实际上是制度强党。有了强党的各种落实思想建党要求的钢铁般的制度,中国共产党就不惧怕任何挑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就有了更加牢固的根基。

过去我们一直说在党的建设中,思想教育是自律,制度建设是他律。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这不仅提升了从严治党的高度,也加大了从严治党的力度。事实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两个须臾不可分离的重要环节。尽管两者一柔一刚,但犹如一车两轮,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一轮硬一轮软、一轮着力一轮不着力也不行。两者不仅要同时、同向发力,而且双方发力还要互相贯通。也就是说,我们既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