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明朝怎样防治“公车”腐败

核心提示: 明朝对官员使用官府的交通工具如车、轿、船、马、驴等,有严格的规定。其出发点除了“定贵贱,明等威”即体现封建等级观念外,还有使官员养成节俭习惯,节省行政开支,减轻民众负担之意。明朝规定高级将领出行须骑马,不得乘坐车、轿,含有保持尚武精神、不废骑射的深意。

【摘要】 明朝对官员使用官府的交通工具如车、轿、船、马、驴等,有严格的规定。其出发点除了“定贵贱,明等威”即体现封建等级观念外,还有使官员养成节俭习惯,节省行政开支,减轻民众负担之意。明朝规定高级将领出行须骑马,不得乘坐车、轿,含有保持尚武精神、不废骑射的深意。

【关键词】 明代 公车管理 条例规定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明朝对官员使用“公车”做出种种限制,违规乘坐要受到处罚

明朝的官员,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有条件乘坐公车、公轿的。明初就对官员乘坐车、轿制订了条例。明太祖对大臣们说,古代帝王治理天下,都要制定礼制,以“定贵贱,明等威”。汉初对什么人不得穿锦绣衣服,不得持有兵器,不得骑马,都有规定。元朝的弊政之一就是“贵贱无等,僭礼败度”,即严重违反礼制。他下令中书省,就官员住房、服色等,制订条例,颁布天下。于是中书省制定、颁布了关于一品至九品官员住房、车马、用品、衣服,以及庶民住房、衣服、用品等的条例,规定对违反条例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按规定,官员乘坐的车子和轿子,不得雕饰龙凤,不得漆成红色。官员按品级的高低,乘一定等级的车子(不同的篷盖装饰及帷幔颜色,表示不同的等级)。如四品、五品官只能乘坐“素狮头绣带青幔”车。

明朝严格管理官府的交通工具如车、轿、船、马、驴等,其出发点除了“定贵贱,明等威”即体现封建等级观念外,还有使官员养成节俭习惯,节省行政开支,减轻民众负担之意。明太祖曾说:“衣帛当思织女之勤,食粟当念耕夫之苦”;“必念农之劳,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对官员使用“公车”做出种种限制,正是体现了“取之有制,用之有节”的理念。

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规定,有资格坐轿的文武官员所坐的轿,只能是四人抬的。五军都督府的官员,内外镇守、守备,以及公、侯、伯、都督等,均不得坐轿。官员没有资格坐轿而擅自坐轿,或者有资格坐轿而擅自用八人抬大轿的,都是违规,知情者可以向朝廷举报。

明朝还规定高级将领出行须骑马,不得乘坐车、轿,为什么呢?《明史·舆服志》的解释是:“盖自太祖,不欲勋臣废骑射。虽上公出,必乘马。”明太祖是想让将领们保持尚武精神,不废骑射。他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一次到南京钟山(紫金山),回来时,从独龙岗步行至淳化门,然后骑马回到宫中。一次他到南京郊外“求雨”,穿草鞋前往。儿子们出南京城稍远,他要求三分之二路程骑马,三分之一路程步行。

据明朝余继登《典故纪闻》一书,明初很多官员上任后,官府不给他们提供交通工具,他们不得不借马骑,或者骑驴。官员们出行难的情况,明太祖清清楚楚。他对兵部的官员说:“今布政司、按察司皆方面重臣,府、州、县官,民之师帅,闻多乘驴出入,甚乖治体。”意思是说,省的行政长官及知府、知州、知县,都是民众的表率,很多人都骑驴,有失体统。他下令,官府买马供官员骑,布政司(相当于省府)、按察司(主管一省司法、监察)各买20匹,府买10匹,州、县各买5匹。官马一匹由10户农民饲养,年终轮换。

据《明史·舆服志》记载,因违规坐轿受到处罚的事例,有以下两件: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驸马都尉胡观乘坐晋王济熺的“朱轑棕轿”(红色篷盖骨架的轿子)。驸马怎能坐藩王的专用轿子呢?于是被给事中(负责“稽察违误”的官员)周景弹劾。明成祖下令:对驸马都尉胡观免予追究;对晋王下文“切责之”。

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给事中徐尚弹劾应城伯孙文栋等坐轿出入,违反规定。穆宗命罚扣孙文栋等俸禄,并下令:北京、南京的武官“非奉特恩”,不许坐轿。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夏梦]
标签: 明朝   公车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