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任理轩三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

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飞跃

牢牢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布阵筑基

发展是有目标和目的的。500年来,人类社会发展总的目标和目的都是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是顺应世界潮流、实现国家现代化。“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回答什么是治国理政的现代化、怎样实现治国理政的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中国实现现代化进行战略布局,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布阵筑基。

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人类社会已整体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具有普遍规律;各国实现现代化条件和背景不同,具有特殊规律;现代化的阶段和程度不同,具有阶段性规律。执政党在现代执政,必须推进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同时实现自身现代化。这是对执政党意志、智慧和能力的考验。我们党执政后追求实现现代化的大方向从未发生变化和动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21世纪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后提出的,既遵循现代化普遍规律,又把握我国现代化的特殊规律和现阶段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规律: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同时把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作为当代现代化的具体涵义,让现代化的“三大规律”同时发力、同向而行,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布好阵、筑好基。当前,有些食洋不化的人只知现代化的西方发展规律,有些思想仍停留在上世纪的人只知过去的现代化涵义,不深入研究现代化的普遍性、特殊性、阶段性,主观臆断,结果南辕北辙。这提醒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尤其要掌握其精神要义和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标杆”前进。

把握在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前瞻性。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发展的片面性、断裂性,付出了经济危机频发、阶级矛盾激化、生态环境恶化、人的精神空虚等沉重代价,消极影响流布至今。这是现代化建设的前车之鉴。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农业文明传统、体量巨大的社会推进现代化,复杂性、艰巨性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我国生产力层次多,“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现象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关联性、耦合性显著增强,发展任务又十分紧迫。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吸取各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握现代化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前瞻性,针对我国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以“全面”为基本要求,以“协调推进”为基本方略,展开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引导、针对性突破。每一个“全面”都有一套内涵丰富的系统理论和方略,立足于解决一系列具体问题;“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形成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解决好治理方向、制度模式、治理体系、治理路径、价值体系、治理能力诸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拓展当今世界认识和推进现代化的新境界。今日世界,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大舞台。过去,人们对现代化的认识主要来自西方,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伴随着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决心不会动摇;坚持共同发展,理念不会动摇;坚持合作发展,政策不会动摇。“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中国梦为旨归,将使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也将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将创造一个不是通过零和博弈、而是通过合作共赢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发展模式,推动一个不是内含冲突意识、而是主张“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古老文明实现伟大复兴,开辟一个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劳动人民谋福利的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而今,在世界最广阔的大陆、海洋上,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开始谱写共同繁荣的乐章,“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正在演奏梦想的交响曲。“借得东风好行船”。所有这些,将为各种不同人类文明探索和选择发展道路提供中国经验,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增添中国动力,为丰富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作出中国贡献。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