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务院推进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行政改革,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地方治理,社会各界究竟如何评价,又有什么样的期望,下一步的改革要注重什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改革蓝皮书》课题组从2014年5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研发布了“行政改革蓝皮书2014-2015”报告。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出500多份,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共465份。
从被调查对象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治理创新的总体判断看,整体上还是持较为乐观态度的。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对中央提出2014年地方行政体制改革要在年内完成这一个大目标,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表示出较强的信心,认为会如期完成和不应一刀切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87.4%,只有12.6%的人认为执行会“慢半拍”,甚至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要寄予太大期望”。
第一,社会对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最大期望是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普通民众最大的期望”时,排在第一位的是:“能够在医疗、教育、社保、就业服务、保障性住房等与民众直接相关的切身利益方面带来实惠”,共332人,占71.4%,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民生以及公共政策公平正义的两个选项高度关注,超过了50%。针对企业而言,排在第一位的是“为不同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共247人,占53.1%,证明把政府职能转向“维护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秩序、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极端重要性。
第二,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及社会活力改革的最大阻力在哪里?
在回答 “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过去改革也有所涉及,但老百姓并不满意。你认为对地方政府改革来说,最大的阻力来自哪里”时,排在第一位的是:“部门利益作祟,有的把权力变成与民争利的工具”,共271人,占58.3%。此结果说明,多数人认为部门利益将成为本轮地方政府改革最大的阻力,特别是在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方面尤其如此。这进一步证明加大政府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加大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在回答 “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承接中央下放的职能,一方面要向下放权,会不会出现梗塞现象?有利的权力被截留,无利的权力被下放”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会,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决定了会把一些有油水的职能留下,没油水的职能转移出去”,共200人,占43%。这反映出不管是政府官员、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企业家和其他人员,更看重简政放权的成效,而不是形式。这同时佐证了多数人对本轮简政放权,特别是地方政府在承上启下的放权改革中,可能造成“中梗阻”现象的担忧,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