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改革面临的重大关系(2)

——农村经营制度“统”和“分”的关系。包产到户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成就不容否定,但也不能把包产到户的经验绝对化,迷信“一分就灵”。改革开放初期农业丰收,既得益于包产到户,也得益于集体经济奠定的农田水利建设、良种推广、农业机械等基础。家庭联产承包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但是在发展规模经营、提供公共产品、加强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博弈能力、加强基层治理等方面,仍然要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不能把“统”和“分”对立起来。改革开放初期,主要问题和矛盾是集体经济统得太死、活力不够。而今天,小农经济的弱势地位凸显,就更应该重视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资本短缺,再加上西方国家“滞涨”,为我国大规模引进外资和技术创造了条件。而今天,我国资本短缺已变成资本充裕,引进技术的空间越来越小,一些领域过于依赖外资和技术反而窒息了创新动力,这时就既要讲开放、也要讲经济安全,既要讲引进,也要讲自主创新,变“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为“把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物质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关系。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是人类社会两种主要的生产形式,这两个部门必须保持恰当比例。长期以来,我国依靠所谓“低成本劳动力”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也留下许多历史欠账。片面强调压低劳动力成本,压低和拖欠工资、超时工作、社会保障覆盖率低,劳动者报酬增速长期低于经济增速,导致国内需求不足,人自身的生产滞后于物质资料生产,强化了依赖低水平重复扩张的发展方式。据研究,2003-2009年,由于企业拖欠工人工资导致内需不足所损失的GDP,占我国GDP的3%—5%。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要辩证看待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更加强调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实行更积极、更公平的收入分配,通过增加劳动者收入来扩大内需、提高劳动者素质。如果再片面强调降低劳动力成本,甚至主张工人工资增速应该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那样就会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速,陷入拉美国家那样的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仍然突出,有的干部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对医疗、教育、公共住房投入多了会影响经济发展。实际上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解决好老百姓上学、看病、住房的问题,就能够释放居民储蓄、刺激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这两者是统一的。如果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立起来,政府推卸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责任,甚至把医疗、教育产业化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就会进一步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和群众生活成本升高,反而影响经济发展,结果南辕北辙。

历史表明,破除对他人经验的迷信容易,破除对自己经验的迷信更难。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是宝贵财富,但是也不能躺在现有经验上睡大觉。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本身就包含了不能把改革开放的经验教条化、绝对化的意思,而是要“不断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不足的加点劲,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避免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教条主义化,做到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使改革适应新的实际。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