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的建构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双向互动的,生态人能够建构合理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也锻造出了新的生态主体。我们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就生态人如何构建做出一些简单的勾勒。第一,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过去我们采取的是一种HE经济发展模式(Hyper-Expansionist“高度扩张主义的”),这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运行模式,虽然达到了高产出,也造成了高排放、高污染,结果是对自然的高掠夺和高破坏。现在我们应该采取SHE模式(Sane理智的,Humane合乎人性的,Ecological合乎生态学的),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达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实现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第二,伦理道德的生态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幸福的境界应该是在物质保障基础上的精神满足。这样,人再也不会以从自然中索取为乐,自然才有可能免于当下人类的贪得无厌,才能得到休养生息。其次,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正义观。生态危机是因为人的欲望膨胀导致的对自然的无度索取。欲望不同于人的合理需要,是为了在人群中以差异的方式进行身份地位的区分,也可以说是为了制造或加剧社会不平等。因此,我们应努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实现社会范围内的公平与正义。第三,法律制度的生态化。首先要从制度层面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对接,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言,“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其次,我们需要完善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重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于2014年通过,明确将保护环境视为基本国策,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但是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仍然有待制定和完善。另外,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中国已经加入了三十几项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担当保护环境的义务。但是我们在与国际环保组织方面的合作仍然有待拓展和深化。
小结
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有着与工业文明不同的特点,生态文明更为直接地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是普罗大众的行为,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每一个人也都应当承担一份责任,每一个人也都会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另外,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无止境的实践过程,生态人需要践行的是行动哲学,“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自我决定、自我创造、自我型构,在与自然的和谐共融的关系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和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3007、SKZZY2013044)
【注释】
①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名著选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593页。
②[德]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920页。
③[德]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张峰、吕世平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6页。
④张载:《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6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72页。
⑥⑧[美]W·H·墨迪:《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章建刚译,《哲学译丛》,1999年第2期,第12~13页,第17页。
⑦[法]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1997年,第158页。
⑨[法]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506页。
⑩Andre Gorz,Capitalism, Socialism, Ecology, London: Verso, 1994, Page 16.
责编/王坤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