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超大型的后发国家,中国正面临着内部发展期并发症与外部竞争并发症并起的危局。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和民主化泥沼,克服社会“仇怨”、“分离裂隙”的结构性难题,跳出所谓的新崛起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国能够从老牌现代化国家学到的,绝不是对它们的制度和文化的照搬,而是借鉴它们如何让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新的时空条件下重新焕发,让自己的社会追求组织共同体远大目标的奋斗精神重振,让自己的人民对文明素养的追求与对物质的欲求同步增长。社会分工、分化是时势所趋,而政府设置与权力亦不可少,并且中国式现代化还必须要政府担当重要推动职责。但权力不可自大、盲目、自私与凌驾其他组织及人民之上,应是其职;而百姓百业各在其位,虽各谋其私,但敬业爱国,也应是本分;分彼此可以,分高下不宜,分离分裂当获罪。如此,方可转危为安。
当下中国社会,政治文化上,整顿纲纪,顺应民意,从严治党而以上率下,正风正俗而民意顺化,期待形成共圆中国梦的上下同欲格局;经济社会上,在平衡政府与社会各自的角色功能定位,努力使之各不逾分,期待平衡效率与公平的竞争指向,以市场配置资源的坚定性、彻底性、持久性来发育社会、保障效率、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克服市场的自发性、保障公平和保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并形成“嫡庶同等”、“官民各安”的良性社会运行格局。而在外部,树立道路自信,跳出了赶超比拼格局,期待善用对冲战略以避免过早对抗,既承认差异,尊重现状,学习经验,欣赏成果,又可适机倡导在保持彼此尊重核心利益、文化平等、国际社会的国际合作之外搭建共同获利的“搭我便车”新游戏平台。看起来,亚投行、“一带一路”正是这样一个巧用对冲战略的新平台、新机制。
对冲战略,正合传统智慧“时中之道”之要旨。“时中”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蒙”卦的《彖传》:“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蒙卦表示启蒙、通达,面对时空的变化和层层的危机,强调通过不断自我开蒙,以通来行事,以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所以,所谓“时中”,并不应只是一个狭窄理会的合乎时宜、随机行事的心态问题,而根本在于自我德性的培育与内修,能不断形成自我突破而又不改初衷,随时总能回溯原点,其次则是要养成在不断变化的时空中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的本领,能够审时度势,以己化人,整合内外多种资源,最后才是因应策略、与时俱进、与时俱中的效果。
时中之道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传统智慧,也当然可以成为中国现代组织应对内外时空变化和挑战以谋求良性发展的基本方略,这大概是我们可以期待的处于良性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状态。
(作者分别为三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三亚学院校长助理)
责编/张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