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中西方消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态度
理性对待西方消费文化。所谓“理性对待”就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既要分析事物积极的一面,也要注意消极的一面。对于西方消费而言,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的认识和理解。
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借鉴西方消费文化的先进理念。从现实来看,西方消费文化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此对应的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深化,而由生产力所决定的消费文化在其先进理念上也必然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们不容否认的事实⑥。对此,我们应当消除意识形态的偏见,汲取西方消费文化的先进理念,从而为重构我国本土消费文化积累经验材料。具体来说,在消费习惯方面借鉴西方消费文化的审美性与价值性;在消费观念方面借鉴西方消费文化的精神性与主体性;在消费方式上借鉴西方消费文化的商品化消费与信贷消费。另一方面,我们要警惕消费文化的价值渗透。在积极借鉴西方消费文化先进理念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消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本质上主要还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我国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必然面临着文化渗透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坚持敏锐的政治原则,坚决抵制“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消费观念,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重构本土消费文化。在理性对待西方消费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在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重构本土消费文化。
首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当前,我们除了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外,还必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具体来说,可以大力推进我国电影、期刊、动画、旅游、新闻等新型文化行业的发展。此外,在引导文化行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提高。其次,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从某种意义来说,文化人才是重构消费文化的先行者。对此,我们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地策划、管理消费文化活动提供人才保障。与此同时,要增强体制内、外文化人才的互动性和流通性,实施一系列切实可行优惠政策,进而使高端文化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消费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再次,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来看,良好的文化市场体系是消费文化的重要依托。对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着力开发多种文化产品与要素市场,构建开放、有序、统一、竞争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市场体系。最后,实施消费文化教育。我国对消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在现实中并没有真正建立相应的体制与措施。对此可以借鉴日本的教育经验,由社会文化组织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消费教育,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消费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
结语
从现实来看,中西方消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的扩张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也对我国产生了许多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消费文化,在现实中也并不是所谓的“普世价值”。但消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必须要积极地融入其中,一方面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理性对待西方消费文化,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地抓住机遇,重构本土消费文化。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本文受“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资助,项目编号:YETP1744)
【注释】
①万彤:“文化的对冲与交流—中外文化在设计中的冲突与融合”,《大舞台》,2011年第4期,第132~134页。
②黄谋琛:“冲突与融合: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境遇”,《学习论坛》,2013年第3期,第66~70页。
③邬晓燕:“科技风险引发的消费文化冲突及构建和谐文化的思考”,《理论与改革》,2013年第2期,第133~137页。
④江怡:“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哲学表达”,《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第36~41页。
⑤朱俊瑞,赵斐:“媒介化时代中的多元文化冲突与价值共识”,《中国出版》,2013年第10期,第23~26页。
⑥蒋建国:“开放、多元与主体重塑:当代中国消费文化的路向”,《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第4~9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