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配置节庆资源,打造淡季民俗特色旅游项目。以每年的1~4月、9~12月为重点时间段,主打每个时间段的节庆品牌活动,并开发与之相关联的旅游市场。在周边城市北京、天津、唐山、沈阳等城市大力宣传,带动自驾游的同时,鼓励秦皇岛市民积极参与,进一步创设浓厚的民俗节庆氛围,大力宣传秦皇岛旅游城市形象和各个景区的旅游资源。在民俗景区、景点内,选择具有良好的互动参与性以及带有显著的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项目,进行重组设计与包装,安排固定时间再现秦皇岛地方民俗风情,为市民与游客提供感受、参与、体验的平台。
每年一月、二月春节期间主打“新春庙会”、“元宵灯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戴河集发观光园景区、海滨怪楼景区;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景区、孟姜女庙景区。结合富有春节节日特色的景区布置,充分展现秦皇岛地区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歌舞、剪纸艺术、吹歌”等地方曲艺和民俗表演。同时带动“昌黎小磨香油、卢龙粉丝、青龙老豆腐、青龙干果、北戴河杨肠子”等土特产品市场向周边地区的推广。
每年3月主打“二月二龙头节”。地点集中在山海关老龙头景区。在展现“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民俗的同时,饱览山海关老龙头景区波涛汹涌、云水苍茫的大海,以及独有的海上长城雄姿。
每年4月主打“踏青祭祖清明节”。地点主要集中在北戴河鸽子窝、莲峰山、青龙山景区、山海关长寿山景区。结合清明节小长假旅游,满足人们踏青祭祖、缅怀先人的愿望,同时展现秦皇岛地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致。
每年9月、10月主打“重阳登高老人节”。地点主要集中在山海关天下第一关、角山长城、长寿山、青龙祖山景区。结合十一长假旅游,九九重阳节等节日,推出角山长城“瑞莲捧日”、祖山“塞北小黄”等壮美景象。
从空间地域出发,形成民俗文化旅游区域。扩大秦皇岛地区民俗旅游品牌的竞争力,使之形成独具特色的区位品牌。建立民俗文化商业旅游区域,其规划以创新为灵魂,运用独特的创意理念和思想,把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将地方民俗文化氛围、历史建筑风格、当前的游客心理、强大的视觉效应、特色美学艺术等创意元素融入景区,全面提升地方民俗文化旅游品位。
打造北戴河区集发观光园民俗旅游区。弱化园内商业氛围,突出秦皇岛市区民俗工艺。发挥特种蔬菜种植、种植、特种畜禽养殖等示范区的优势,展现如小磨香油、卢龙粉丝、昌黎皮影、青龙水豆腐等土特产品的制作工艺。在集发大宅院集中展现昌黎三歌、地秧歌、抚宁鼓吹乐、青龙猴打棒等秦皇岛地方优秀民间曲艺。
打造山海关古城民俗旅游区。将山海关原有的古城旅游区与天下第一关、明长城接壤,利用西北部密布的传统民居,以关文化、长城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作为项目表现的内容,凸现山海关独具魅力的人文内涵,打造展示北方地区社会生活民俗与历史文化的天然平台。
总之,秦皇岛地理环境优越,生态资源、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优势条件。当地政府应该在保持本地民俗旅游发展的同时,注意发展与保护并存,有效整合各项资源,结合自然风光旅游,努力推动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本文系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秦皇岛地方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01A314)
【注释】
①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②李安辉:《民族风俗说风情》,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33页。
③张世满,王守恩:《旅游与中外民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15页。
责编/王坤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