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而取得的。笔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理论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路径进行分析,对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提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化路径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功能
具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一般具有系统性和理论化的特点。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整个国家思想领域的主流,控制一国的思想与观念,在这个国家里,不允许存在思想领域的“异端”①。从唯物史观角度来说,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积极的、正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反之则会产生阻碍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同时,意识形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发展。
中国的封建社会初期,儒家理论在维系国家大一统,强化中央集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统治阶级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明清以后,尤其近代百年成为“西学东渐”,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制度的一个思想桎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而马克思主义则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与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