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以夹缬图纹为例谈艺术的美育价值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实现“真善美”的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教师的重视。文章以夹缬图纹为例,通过研究夹缬图纹的艺术感和视觉意象,来探讨美育的价值,发掘美学对于健康人格建构的积极作用,对于个体思维能力提升的正面影响,希望可以在纷杂的小径中,探出一条通往“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关键词】美育 夹缬图纹 视觉意象 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在改革的时代,中国的教育也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虽然高考依然是指挥棒,应试依然是教育避不开的门槛,但在实现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对于教育有了更多元的理解,对于如何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与价值也有了更多元的探索。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不再固囿于一隅,而愿意以更开放的态度来理解教育的内涵,愿意承认真正有效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而是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元性,认识到教育之主旨应当以化育人心为第一,要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真正实现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打造出一个个健康的、有灵魂、有厚度的现代公民。这恐怕是越来越多人探索美育的原因所在。

美育是直面灵魂的教育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一直以来都被奉为教育界的圭臬,这也就是说教育不能局限于知识教育、智力教育,而应该是一种触动与感动,能够唤醒人们心中沉睡的灵魂。

而美育就是这样一种直面灵魂的教育。德国美学家席勒第一次对美育进行系统性论述时就指出美育是人们在接触美的意象时,生发出来的一种美的情感,它净化了人们的心灵,让个体实现自由和谐的发展,通过美的意象来克服人性的异化达到人性的完整,实现人格从卑劣向高尚的转变。在他的概念里,美育的核心内涵是一种人性解放的自由,并被寄予了很高的厚望,认为它可以打通自然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是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的桥梁,是对人性美、人生美的一种实现,对培养人的道德情操,促进人的思维提升,实现人格完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图纹   美育   价值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