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思想内涵丰富,主要集中在执政者加强官德建设,坚持执政为民,努力做到克己奉公等方面。在经济社会快速改革发展的今天,我国传统廉政文化对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仍然具有现代价值,对形成中国特色的反腐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廉政 反腐败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思想是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丰富、内涵深刻,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和阶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丰富的思想中,尤以明代薛瑄的《读书录》中关于廉政的论述最为经典,“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①在薛瑄的理解中,把讲廉政、守清廉的人分为三个类别并区分层次:上上者是“不妄取者”,该类人员思想上明是非,价值上辨美丑,行为上自控不妄取;中间者是“不苟取者”,该类人员重名声声誉,守气节操守,故清廉勤政;下下者为“畏法律、保禄位”,该类人员上害怕受到法律制裁,怕失去官位,故守规矩,按规章办事不逾矩。
纵观古代传统廉政文化,尽管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但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形成的关于廉政制度建设、行为规范和评价标准等内容的综合,其对当前中国特色的反腐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对于推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主要思想体现
集中于德政和取财。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思想要求为官者要讲廉洁并无私心,“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除了食君王禄,对于治下百姓要无任何索取;对于个人来说,要求“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侈丧躯”,把节俭当美德,视名节如身体。
第一,以德保廉,德廉同一。孔子主张施“仁政”,为政为德。《论语》论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说的是执政者一定要让有德之人担当。如果能执政以德,执政者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受到群星爱戴并形成核心。那么德中又以什么为重要?看看历史上的孝文帝和武则天关于“廉”的论述就明了了。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没有大兴土木,一次打算修露台,一计算需要百金,说:“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武则天认为:“君子行廉以全其身,守清以保其身。富财不如义多,高位不如德尊。”贵为天子的他们都认为执政首先是解决统治者的道德问题,俭以养德、以德执政才能德行惠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