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也出现很大变化,加上当前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多种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心理特点 影响因素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社会转型的内涵
“社会转型”通常是指某种社会性质或者某种社会秩序向另外一种类型转变的过程,它有着广义与狭义的区分。从广义上来讲,社会转型并不是指社会制度或某一领域的变化,而是指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生活结构形式和社会生活发展形势)整体性与根本性的变迁。而从狭义上来讲,社会转型在我国通常特指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转变、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这一发展过程。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的社会转型可以概括为社会生活中各种传统方面向现代化方向的转变。社会转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并体现出其具有的社会价值这一特征。我国社会转型表现出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包括政治更加民主化、经济更加市场化、文化更加多元化、社会更加信息化四个方面。①
大学生就业心理及特点
大学生就业心理通常是指大学生在对未来就业问题的考虑、准备以及工作寻找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积极或者消极的心理现象。大学是大学生利用知识与技能来武装自己的必要环境,就业是大学生完成大学生涯的一个重要步骤,大学生活中的许多学习、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就业做准备。在我国社会转型阶段,大学生就业心理表现出极其复杂的特性,而年龄、性别及学校等情况的不同也会对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就业心理倾向、素质和心态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②
大学生就业心理倾向有一定的起伏。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产生推动或者指向性作用的心理因素都可以概括为就业心理倾向,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知或态度,极有可能左右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通常大学生就业心理倾向包括兴趣爱好、价值观、职业需求以及就业动机等方面。大学生所处的地区、学校以及个人所学专业的不同,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出现一定差别,但总体来讲相差不大。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对于外部尊重即地位、声望等方面不是特别重视,而经济收入、个人发展机会等比较务实的因素成为重要的选择指标。发展机会好的工作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工作的稳定情况、福利情况也开始受到更大的重视。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素质比较稳定。就业心理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个人业务能力以及职业的成熟度等。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通常是在大学期间的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中锻炼出来的基本能力,它对大学生的就业以及就业成功与否产生基础性的作用。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比较稳定,首先体现在大学生的业务能力较为稳定上。目前大学生活包含丰富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与锻炼所养成的业务能力比较稳定,加上现在大学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本专业以外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业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职业成熟度是将大学生与职业进行匹配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成熟度或者是心理特点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各不相同。大学生个人的能力大小、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区别都会导致就业心态的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首先,大学生都希望竞争好的工作岗位,但部分大学生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参与竞争。这部分大学生通常是由于本身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或者其他条件不自信,害怕面临失败,或者对就业人才运作缺乏信任,不愿做竞争中的牺牲品等。其次,部分大学生的就业理想远离现实。在经历大学的锻炼后,许多大学生为了体现个人能力,将自己的择业标准盲目调高,忽视了客观现实条件,通常要面临择业失败的结果。再次,现阶段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得不到大学生的信任,部分大学生对于竞争的公平性持怀疑态度,甚至放弃了竞争的机会。最后,一些大学生会在学业深造与就业之间、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产生心理矛盾,情绪出现不稳定的变化。
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对大学生就业情况产生很大的冲击。部分大学生能够积极调整就业心态,从容应对复杂的就业形势,而有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表现出多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心理中的积极面。大学生积极的就业心理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第一,有着较强的自我肯定意识。当代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身特点,结合各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 。③对于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也能客观对待,在择业时明确自己的择业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并尽全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尤其体现在学习成绩较好、所学专业较热门、学历较高的学生身上。第二,大学生主动竞争的意识逐渐加强。为了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职业,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竞争能力的锻炼,培养出主动竞争的意识。面对现阶段的双向选择竞争机制,大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稳定不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具有竞争性与挑战性的工作岗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第三,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更加理性。当代大学生能够坦然、从容面对并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状态去适应所处社会环境,能够妥善处理所处环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面对复杂的就业现状,积极的就业心理能使大学生在面对困境时做出理性决策,并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