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制教育的开展

【摘要】法制教育是加快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为依法治国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文化氛围。新形势下法制教育的新模式是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学教育相结合,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权利教育与义务教育并重。全面提升我国法制教育水平需要加强法制教育管理制度化、法制教育对象重点化、法制教育现实化发展,创新法制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

【关键词】依法治国 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 权利教育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D912.1       【文献标识码】A

依法治国即依照法律治理国家,法治推崇法律至上而非个人权威,法治崇尚规则约束而非道德教化,法治强调法的统治而非法律制度本身。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来,加强全民法制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为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从法律的规范作用来看,法律对人的行为有明确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告诉人们哪些行为必须为,哪些行为可以为,哪些行为禁止为,通过了解法律知识,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其行为后果,预测行为效力,合理防范风险。传播法律知识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宣传《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以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家庭暴力、交通事故损害、消费纠纷、劳动争议、社会保障与救济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法制宣传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入学习宣传《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招标投标法》、《税法》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开展以打击欺行霸市、假冒伪劣、偷税骗税、虚假招标等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学习宣传《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信访条例》等规范权利行使的程序性法律法规,可以引导人们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尊重司法裁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培育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法制教育倡导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维护法律权威。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在重视法律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民尤其是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要学习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判断是非,指导行为和解决问题,提高全民法律素养。培养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是法制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促进了以良法善治意识、权力制约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权利意识等法律观念,自觉执法、守法、用法等行为方式和平等、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为目标的法治文化的形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创造条件。

新形势下法制教育的新模式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法制教育   依法治国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