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日本的军国主义残存及现实危害(2)

核心提示: 尽管日本军国主义的制度形式已被“和平宪法”清除,但作为意识形态的日本军国主义残存依然侵蚀着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安倍等保守派政要对于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不思反省的“否认”和翻案,源于日本首相屡屡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政府纵容通过右翼团体撰写的“新历史教科书”及历史修正主义思潮泛滥等各种负面因素的叠加累积。如今日本军国主义残存已成为恶化中日关系、侵蚀日本社会、毒化日本内政外交决策理念、破坏亚太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隐患。

通过美化军国主义的“新日本历史教科书”误导日本下一代

2015年4月6日,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来年采用的初中教科书,其中否认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内容大为增加,突出了日本政府关于近代史的指导意见。教科书书稿一经审定合格,文部科学省就给相关出版社发出“合格”通知书,出版社便可拿着样本上市征订、印刷和出版。按照批准程序,日本文部科学省曾多次给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新历史教科书”开放“通行证”,审定该历史教科书中否认日本殖民和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内容为“合格”。例如,日本文部科学省相关部门审定通过该教科书中将侵华日军侵略华北改为“进入华北”,把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改为“全面进攻”;把在中国推行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改为由于中国“抗日运动的展开,迫使日本军队保证治安”。还只字不提日本曾侵略过他国,甚至将军国主义战争标榜为“正义”之举。这样的“审定”纵容了右翼团体“新日本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继续篡改历史,美化军国主义侵略。还将日本有预谋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污蔑为由中方引发;以质疑30多万被害者人数来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存在,将“南京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极力否认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甚至还鼓吹“东京审判”合法性待定论。该教科书突出二战日本的受损失程度,鼓吹“造福”亚洲,把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和对东北地区的武装占领美化为“致力于当地的开发”,并把侵略东南亚说成是给亚洲各民族带来独立的契机,等等。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的一些中学历史教科书就不断被修改,删除了有关“战争反省”等内容。在右翼势力的鼓噪下,一批旧外交官、旧军人乃至战犯以撰写秘录、传记、回忆录、历史著作以及发表手记、日记等形式,否认侵略,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他们大肆抨击“受虐”历史观使得日本人丧失了“自豪感”和“爱国心”,“皇国史观”又开始死灰复燃。加之冷战后“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等右翼团体频繁出版新编的历史教科书,极力宣扬和美化殖民和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力图向日本青少年灌输“皇国史观”。

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征集民间编撰的历史教科书书稿,然后经过相关审查,最终批准和放行。可是其中的一些历史记述严重失实,尤其是由“新日本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撰的“新日本历史教科书”肆意歪曲历史,鼓吹军国主义侵略有理,但日本政府相关部门视而不见。日本政府还辩称,这些教科书不是国定教科书,不能进行政治干预。日本文部科学省以送审的历史教科书书稿是民间编撰为由,大量掩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日本文部科学省积极利用审定教科书的权力,表达日本政府对于日本近现代史的观点,导致不少日本下一代不知或不愿承认日本曾对他国犯下的军国主义侵略罪行。

日本政府借口历史教科书是民间学者编撰,把歪曲历史的责任推给一些民间学者,极力淡化其内容纲要均须交文部科学省审批的程序,纵容“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歪曲历史事实,这是近年来日本的教科书问题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如此充满谎言的教科书之所以会获准通过,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政府没有在教科书审定中采用正确的历史观。日本政府审定通过歪曲历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反映了日本保守派政要为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翻案,挑战反法西斯胜利成果及战后体制的图谋。若日后“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新历史教科书”采用率提高,将会有更多的日本青少年被灌输错误的历史观,其后果值得警惕。

以“历史修正主义”挑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破坏世界和平

否认殖民和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挑战反法西斯胜利成果及战后体制,正是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政治及外交层面的现实存在。日本为了摆脱“和平宪法”束缚、成为所谓“正常国家”,否认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制造与邻国的领土纠纷和修宪就成为日本保守派政要谋求的政治与外交主题。日本保守派政治家中曾根康弘在《日本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战略》一书中,对于历史问题的看法反映出日本保守主义的历史观。他一方面承认过去的战争是一场错误的战争,另一方面却又从结果上为战争的非正义性辩解:“大东亚战争是一场错误的战争,是不应该进行的战争……然而,从结果论的观点来看,或许也是在借日本之手使民族运动高涨,导致了独立国家的剧增。”这种自相矛盾的观点,在日本保守派政要的实际言行中得到证实。中曾根康弘首开以首相身份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恶例,小泉纯一郎屡屡步其后尘绝非偶然。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更是有意而为之。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和“创制新宪法”等执政理念,正是其“历史观”的具体表现。安倍等日本保守派政治家否认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政治诉求”,是为了恢复因二战侵略他国“丧失”的部分国家对外职能,成为所谓“正常国家”,最终使日本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因而,修宪、“争常”并谋求废除《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就成为他们落实日本国家战略构想的具体步骤,成为整个日本保守派政治家群体的政治逻辑和政治主题。然而,关于二战的责任问题仍然是无法回避的课题,他们在历史责任问题上的态度,势必造成与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等国的冲突和纷争,破坏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尽管安倍在国际场合屡屡表示能够就历史问题认同“村山谈话”,寻求实现与中韩“对话”、改善日俄关系,但却以否认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的实际行动,不断恶化周边关系,侵蚀和破坏世界和平。在以安倍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看来,承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殖民历史并一再地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将会影响日本的“国际形象”,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因此,日本政府屡次审定通过篡改历史的教科书,导致日本国内淡化、否认甚至美化殖民及侵略历史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不断蔓延滋长,遭到中韩等侵略受害国的强烈谴责和国际社会的质疑。如果日本以“历史修正主义”谋求“正常国家”的话,不仅会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甚至难以脱离“军国主义侵略者”历史形象。对于日本保守派政要挑战“战后体制”的言行,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二战反法西斯战线的主力军、维护世界和平倡导者必须以实际行动进行有力回击。否则任其否认侵略历史,颠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得来的胜利成果和战后体制的话,势必会加剧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势力抬头,给亚太地区造成新的不安定因素。

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曾在《日本军国主义》一书中指出,正是由于民主制度的缺失,使得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失去了制约,导致军国主义思潮泛滥,整个国家陷入战争狂热之中。历史教训值得反思和记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成果及和平发展来之不易,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要集世界爱好和平之力量,共同应对日本政要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义性的错误言行,积极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及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不能让日本政要否认甚至美化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乃至扩军备战的理念毒化国际社会,警惕安倍以“积极和平主义”为借口,继续破坏亚太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参考文献】

①李建民:《冷战后的中日关系史(1989-2006)》,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07年版。

②[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姜晚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5年版。

责编/谭峰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夏梦]
标签: 军国主义   日本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