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杜培枫
纳什博士毕业论文《非合作博弈》第一页
挑战亚当·斯密的约翰·纳什
2015年5月23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遭遇车祸身亡,终年86岁。许多人表达了对大师的缅怀之情。人们如此热议纳什,缘于他不仅重新梳理并完善了不同限定条件下的博弈论研究,而且还开创性地挑战与修补了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理论观点。亚当·斯密奠定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而从“纳什均衡”推导出的结论却附加了限制假设:“从利己目的出发,博弈的结果是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1950年,22岁的纳什以非合作博弈为题撰写了28页的博士论文。开篇中他提到了1944年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两位作者,博弈论的开创者冯·诺伊曼和摩根斯顿,这两位经济学家在上述著作中提出了“双人零和博弈以及多人博弈中的合作关系”。纳什博士论文的理论要点恰恰与之相反,针对非合作的博弈:给定甲方的策略,乙方的策略是甲方最好的策略,反之亦然,博弈的理性结局是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其中每一个博弈方均不能因为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而获利,即双方在对方给定的策略下不愿意调整自己的策略,每一个博弈方选择的策略是其他博弈方所选策略的最佳反应。这就是所谓的“纳什均衡”。通俗地讲,纳什均衡博弈的重点在于竞争者之间相互没有信息上的沟通,不存在合作精神,以此来推定对方的策略以便制定有利于自己的策略。
人们常常讨论的“囚徒困境”就是很好的例子。甲、乙两个囚徒是一宗罪案的同案犯,被分别关在不同的牢房里,无法串谋。现有法律规定如下:如果甲、乙两人都不坦白,甲、乙将被各判刑1年;如果甲、乙两人均坦白,甲、乙将被各判刑5年;如果甲、乙其中之一选择坦白,而另一人选择不坦白,那么坦白之人将被释放,不坦白之人将被判10年徒刑。可以看出,根据纳什均衡非合作博弈理论,甲、乙两人最终都会选择坦白,均被判5年。因为不管甲怎么选择,乙坦白总是最优方案。同样,不管乙怎么选择,甲坦白也总是最优方案。
由于纳什《非合作博弈》在博弈论研究中的重要贡献,连同其发表的《多人博弈的均衡点》《交易问题》《双人合作博弈》等研究论文,奠定了纳什在该领域中的经济学地位。终于在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者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均衡让世界重新认识了经济均衡过程的非合作条件,提升了人们对竞争战略、谈判较量的市场态度,而且能够广泛应用于除经济学科之外的社会学、生物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