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学习|周恩来“严”和“实”的时代价值(2)

“严”和“实”:为民谋事创业的重要保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力量源泉。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同样的,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周总理终身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把“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作为一条修养要则,规范自己,要求自己,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的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周总理一生倡导“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对工作无论大事小事都极端负责,要求大家在工作上不沾染“浮泛与骄傲急躁的习气”,细致务实。搞调研时,他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实际情况,敏锐而深入地洞察着百姓的所思所想。听汇报时,他反对用“大概”“差不多”“可能”这种含糊不清的词,而要求用准确的数字说明问题。作决策时,他坚持实事求是,善于倾听不同意见,鼓励大家各抒己见。抓落实时,他强调“不要如浮云一样,过了就忘了”,举轻若重一抓到底,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周恩来总理的“严”和“实”精神要求我们,严以用权,扎实转变工作作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落实在行动上,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造福,努力创造经得起时间、人民、历史检验的一流实绩。

“严”和“实”:践行“三严三实”的行为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视察的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要求领导干部强化使命担当,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充分发挥模范作用。

“三严三实”,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律己、务实的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了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的有机统一,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阐明了党员干部的做人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铸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诠释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宝库,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主席曾强调,“树典型等于插旗子,其秘诀就是把一种需要加以提倡的精神,加以推崇的价值观,加以实现的原则,加以推广的经验,具体化在一个或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成为指示大众前进的榜样、标兵。”周恩来总理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感召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向心力;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的凝聚力;谦和待人,襟怀坦荡的亲和力,把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精神境界、务实作风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也为我们今天践行“三严三实”提供了价值典范和行为标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周恩来   时代价值   严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