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实现东北地区文化经济互动 推动区域经济合作(2)

探究东北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创新,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带

以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为基点打造地区优势。由古至今,东北地区的各族人民在这片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土地上,养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懒惰性格。这种富足的自然资源,让东北人没有生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于是他们缺乏忧患意识和开拓精神,思想保守而又不思进取。另外,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东北人养成了等、靠、要的心理,束缚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缺乏创造和革新精神。地域的局限造成了东北地区人们性格上的局限。东北文化中的这些劣根文化因素抵制外来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不仅使东北地区文化处于封闭状态,而且使其很难接受先进的文化理念,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东北民族文化的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羁绊,不仅阻碍了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东北地区打造地区优势。

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困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固有的矛盾和问题外,文化因素也是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重振东北经济,打造东北地区优势的今天,增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新和培育先进的文化理念是不可或缺、行之有效的手段,其次,要冲破东北人原有的思维定势,塑造全新的东北各民族先进文化。虽然计划经济已经被市场经济时代所取代,但是旧的落后的思维模式依然存在,并且成为东北地区经济改革的羁绊。因此,东北人要冲破旧的思维方式,积极创新,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东北经济的振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再次,要提升和开发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所高校为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大学生,他们中有出色的技术人员、工程师、设计师等,可谓人才济济,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对于文化层次不高的群体,他们应该积极参加多种劳动技能训练,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产业的岗位对人才的需要。

总之,要弘扬东北人的民族精神,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精华和灵魂。因此,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粹,这个过程就是对地域文化进行加工升华的阶段,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东北人应该发扬各自的民族精神,使自己的言语行为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更加文明优雅,提高其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以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把东北地区打造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

文化作用下的地区经济优势带动和构建区域经济合作。东北地区经济不仅是东北地区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各国开展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桥头堡。东北经济的发展能否走出困境,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并构建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关乎我国东北地区发展战略的成败,而且也影响到东北亚区域合作及一路一带的发展战略。因此,要打造地区经济的优势,就有必要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加速东北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促进东北工业振兴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加速东北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创新,转变落后的经营机制。东北人在社会生活中要摒弃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营机制,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动态并建立一个在先进文化理念引领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经营模式。东北地区作为国家老工业地区,转变其陈旧的经营机制以适应新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构建和引领“环日本海(东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俄罗斯与中国的边境经济合作、中国和朝鲜的边境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其次,要加快东北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转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可以通过对本地区的习俗研究,特别是要研究本地区的市场习俗的形成原因和市场习俗的演变方式、方向,最终为东北地区找到适合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率,从而实现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及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不仅对经济的增长及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东北亚各国深化经济开发及区域间经济合作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只有大力促进东北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打造适宜经济发展的文化环境,才能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要培养良好的文化道德环境和规范的法律环境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为依托,大力拓展中俄、中蒙、中朝、中日全面务实的区域合作。应该通过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以带动区域经济活动并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使其在相当程度上超越各国在政体、体制、制度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限制,使其朝着有利于推动和构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互补、互助、互惠的方向发挥应有的功效。

(作者分别为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衣保中:“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线索”,《中国农史》,1994年第12期。

②邴正:“振兴东北与振兴东北文化”,《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9期。

③邴正:“本土文化与移民文化的融合”,《吉林日报》,2011年12月10日。

④张国庆:“古代东北地区各民族经济形态之比较”,《学术交流》,2002年第9期。

⑤李亚男:“东北振兴中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东北亚论坛》,2008年第9期。

责编/王坤娜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东北地区   文化经济   经济合作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