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网络生态微观:以民间网络反腐为例(2)

网络精神生态的修复:宏观方面的思考

精神生态事关人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净化与提升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马克思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思想,还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之表述,无不表明思想、精神对于人的重要性。当人类步入网络时代后,大众的精神生态出现了不少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恰当的方式和手段。

首先,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和疏通。对主观世界的改造需要价值引领,其中的重要举措是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文明的伦理、道德理念,构筑诚实信用体系。面对汹涌的网络舆情,政府部门应积极回应和引导之,而不是通过删帖、报复来回击。以民间网络反腐为例,举报者的愤恨和不满实际上是来源于网民对政府诚信和廉洁的怀疑。他们怀疑政府查处贪官的力度,怀疑官官相护。所以,他们宁愿选择通过网络舆情给政府施压的方式而不是法定的检举、举报方式。所以,对官员负有查处权力的纪委、检察机关应当建立起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平台,并及时公布案件查处情况,以此疏解网民情绪。被举报的恐惧既有自身不干净的原因,也来自有躺着也中枪的顾虑。这需要官员放下官僚的架子和权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公开、透明的工作作风代替神秘主义。另外,网络情操的提升也需要大力的引导。脱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网络情操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谩骂、无端的指责、浏览不健康的网站都是明证。因此,通过政府微博、网络教育等各种方式广泛吸收网民参与讨论时事热点,引导网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不失为有效的方式。

其次,加强网络管理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的作用在于其为大众提供了行为的框架和标准。社会治理的经验表明,当对制度和规则的遵守成为习惯时,规则意识便成为人之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必须用超越主观的规范性原则来约束自己……这些规范将不允许技术发展僵化为一种计算机统治,使得个人可以享受对于一种健全的民主制来说极为重要的自由和责任。”⑤只有具有了规则意识,精神生态系统才能是有序和健康的。同样以民间网络反腐为例,只有加强相关的立法和配套措施建设才能实现网络反腐的有序化。在制度建设方面,应把握好网络行为规制的度,既不伤害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也不允许利用网络造谣惑众。网络反腐有其积极的一面,网络反腐权系公民张扬宪法性权利的路径之一。从刑事司法程序的角度看,网络反腐的最大价值在于其为相关的办案机关提供反腐线索。与其他刑事案件比较,腐败犯罪更具有隐蔽性。网络反腐则能充分地动员大众力量,让腐败犯罪难以藏身。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网络反腐有利于推动政府作风建设,进而有益于政治体制改革。因此,无论是立法还是政策制定,都必须以保障网民的反腐权、言论权为主导。同时,对于利用网络实施犯罪以及从事其他不道德的行为必须给予法律和制度的规则。对网络舆情也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予以规则,避免失控。英国学者波普尔指出:“被称为公众舆论的那个不可捉摸、含糊不清的实体有时表现出一种质朴的敏锐,或者更典型地,表现出一种超过掌权政府的道德敏感。然而,如果没有一个更为强大的自由主义传统加以节制,公众舆论对于自由会是一种危险。公众舆论作为趣味的仲裁者是危险的,作为真理的仲裁者则是不可接受的。”⑥通过制度规范,才能既保障举报者和被举报者的利益都不至产生损害,也才能使二者之间的对抗与冲突得以消解,如此,健康的精神生态才可能成为现实。

(作者分别为六盘水师范学院讲师,六盘水师范学院副教授;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背景下的精神生态建设—基于西方经验和本土实践的双重考察”和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网络反腐与刑事诉讼的衔接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2QN024、13XFX009)

【注释】

①《调查:没有互联网 35.8%的人将手足无措》,国际在线,http://gb.cri.cn/14753/2007/04/09/1545@1536485.htm,2014年8月6日访问。

②毛兴勤:“网络反腐于刑事诉讼衔接的逻辑理路”,《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③[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第14页。

④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多少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当代中国官员“网络恐惧”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11540043.html,2014年8月6日访问。

⑤[荷]E·舒尔曼:《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在哲学深层的挑战》,李小兵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第377~378页。

⑥[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傅季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505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以民   网络   微观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