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
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表面上看,是剑指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和双重体制下的种种弊端,解决的主要是资源配置方式问题,但更深层次是的解决高度集权和腐败问题。当前,党中央把反腐败斗争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坚持不懈地打“老虎”、拍“苍蝇”,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雷霆之势,给腐败分子以有力震慑。
但这仅仅停留在“不敢腐”的阶段,要想从根本上遏制住腐败蔓延的势头,向“不能腐”转变,仅仅靠严厉惩处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堵住腐败的口子。这里的重点就是要依靠制度建设,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政府也要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变对市场主体的干预为监管,从而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轮驱动。这种制度安排既实现了效率的最大化,也堵塞了贪腐的漏洞,给官员不留任何腐败的机会。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许多旧体制、旧模式需要突破,法规、政策相对改革的实践显得明显滞后。由于失去了认定腐败、惩治腐败的法理依据,便在客观上助长了贪腐之风。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探索,改革的成就十分瞩目,问题也非常突出,当前要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其中一条主线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系统部署,其中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都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要尽快启动《反腐败法》、《行政程序法》、《信息公开法》、《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公开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查找和修改已经不合时宜的法条,增进与现行法律的互补性,促进法律体系之间的无缝连接,努力编织起更加严密的反腐败法网。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的党员、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真正腐化堕落的只是少数。然而就是这些少数腐败分子,却在不断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损害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其负面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和不可触碰的底线,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铭刻在心。要坚持教育、监督和惩处三管齐下,着力建立起守纪律讲规矩的防火墙。要坚持教育为先,通过深入剖析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真正构筑起“不想腐”的思想防线;要围绕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和敏感时期,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努力形成对腐败风险的识别、预警和防控机制;要加大惩治力度,持续保持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压态势,对于那些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而上,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影响恶劣的,坚决予以惩处,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心存侥幸、逃脱漏网③。
(作者为西南大学教育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副教授)
【注释】
①胡鞍钢,过勇:“公务员经济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4期,第34页。
②李堪国:“腐败机理与腐败风险防控体系研究”,《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第2期,第16页。
③李军:“基于经济学的腐败风险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7期,第76页。
责编/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