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人民视觉
日前,艺龙旅行网以765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南京西祠胡同社区论坛90%的股权以及所有相关资产转让给了江苏紫金汇文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而这次转让也令西祠胡同这个曾经号称“华人社区第一门户网站”的传统网络论坛迎来了第三任主人。几乎就在同时,另一家曾盛极一时的论坛天涯社区传出了寻求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消息,希望借此获得重生。
网络论坛作为在我国最早落地生根的互联网产品之一,将互联网所代表的平等、互动、分享等精神带给了广大网民,承载了一代网民的激情与梦想。但是,如今说起网络论坛,很多人的记忆似乎还停留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昔日繁华今已凋零,很多网民唏嘘不已。在互联网迭代更新令人眼花缭乱的今天,网络论坛是否气数已尽,转型突围之路的方向又在哪里?
web2.0时代的弄潮儿
刘琥,南京西祠胡同的创办者,说起论坛网站和西祠胡同的发展如数家珍。
1998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现南京师范大学紫金校区)教师刘琥(网名响马)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创办了西祠胡同。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网络论坛在短短数年内集聚了大量人气,尤其在海外华人中颇具影响。
“我2005年注册了西祠账号,这十年的时光都在跟西祠做伴,我每天发帖跟帖,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做版主就是我的工作和事业,西祠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生活,亲密不可分割。”西祠胡同网友“一条河豚鱼”说,论坛是展示和表达自我的平台,对网络论坛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黏着度。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少磊分析,网络论坛的兴起是以传统媒体为时代背景的。当时,受众没有其他渠道释放“发表冲动”,网络论坛正好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发表可能;而网络论坛又有社区的概念,可以完成一定的社交,同时也是一个小型议事场,可以称得上是民间舆论的重要场所。
像西祠胡同一样,一大批知名网络论坛在上世纪末集体涌现,并在本世纪初发展壮大,如天涯社区、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校友录、猫扑网、凯迪社区等等,以网络论坛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工具支撑起了我国互联网辉煌的Web2.0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