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对很多新闻编辑室来说,销售数据产品是个创富机遇”。
数据新闻助力机器人新闻业
数据在其他冒险事业中也将扮演一定角色,也许将为“机器人新闻业”提供助力。如“叙事科学”(Narrative Science)公司提供的一种自动编写新闻的服务。2014年3月,有关洛杉矶地震的第一篇报道就是机器人写就的。它的开发者是《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和程序员肯·史文切克(Ken Schwencke)。这不是首个“机器人记者”(roboporter),在此之前,基于类似算法,他们还开发了一个有关谋杀报道的新闻机器人。
由自动编写的软件来完成本地交通、天气、高中运动会、警方通报等的新闻报道,看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尽管人类编辑仍需在机器人记者写的文章上起作用。“当了几年的本地新闻记者,我可以说,编写简报,统计诸如谋杀、地震、火灾这些文章,本质上就像是疯狂填词(Mad libs)游戏,完全可以让机器来干”,威尔·瑞摩斯(Will Oremus)写道,“……但同时,地震机器人(Quakebot)也清晰地揭示了自动化编写程序的局限。它无法评估地面的损失,不能采访专家,无法辨别故事中相对有价值的角度”。
短期内,这类新闻机器人(newsbots)的最大用处,可能是充当编辑记者的早期预警系统,在一片杂音中寻找新闻线索做好标记,好让记者们去分配任务,调查核实。这种类型的数据新闻能挑拣和抓取信息,发出警报,很可能会受到城市新闻编辑的喜爱。此类自动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从政府问责到金融报道都有所涉及。“我们希望赋予这种监控和预警功能更多东西”,阿隆·菲尔霍夫表示,“我们每年都会收集上百万条有关竞选捐助与支出的信息。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国会成员遇到麻烦,你会在法律服务那栏看到标记着相关变化的情况。此时,系统会向报道国会新闻的记者发去提醒。这样就能运用科技,提高记者的工作能力”。
也许有一天,情况会发生改变,正如“叙事科学”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克里斯蒂安·哈蒙德(Kristian Hammond)对史蒂文·列维(Steven Levy)说的那样:
相信随着“叙事科学”这个软件的成长,它编写的故事会位于新闻产业链的上端——从产品新闻(commodity news)到解释性新闻,甚至是细节丰富的长篇报道。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和程序可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强项。计算机,凭借其无瑕的记忆能力和对数据的抓取能力,也许可以充当人类记者的助手。或者相反,人类记者可以采访一些对象,整理出遗漏的细节,然后发给电脑让它来完成文章。随着电脑越来越完善,能取得越来越多的数据,它们作为故事讲述者的局限性将被打破。“人类确实具有令人无法置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但它们是机器。也许20年内,将不再存在‘叙事科学’不能写出报道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