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时期,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在词温掌控方面存在的不良倾向、形成原因和客观危害;这是科学掌控词温的必要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在词温掌握控制方面,存在9种不良倾向。
第一,在根基建设方面,存在淡化党的理论根基倾向。部分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词汇使用频率偏低。不大注重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研究、传播和运用;而对于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进、学习、研究和运用显得比较感兴趣。有些普通党员干部对于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学习运用兴趣不够充足,词汇使用频率显得偏低。这种倾向不利于筑牢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根基和党组织建设根基。
第二,在根本方向方面,存在曲解党的政策倾向。部分干部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曲解党的方针政策,导致在社会实践中,有些热词与党的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存在偏差。比如,“昆山人民欢迎您来投资、你们来剥削的越多我们就越开心”;“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来帮我们投资的是恩人,来投资我们的老板是亲人”。(摘自2014年8月7日海南网《“剥削越多越开心”的地方政府岂止昆山 》作者:王垚烽)
第三,在根本态度方面,存在割裂历史倾向。部分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不是以完整而是以割裂的态度,不是以连贯而是以间断的态度,不是以全面而是以片面的态度,不是以辩证而是以武断的态度,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导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前形成的关于思想理论建设、党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受到忽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不良倾向在一些干部中带有一定普遍性。
第四,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存在无原则结合倾向。从根本上讲,我们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合,绝不是中国实际与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实践中,始终存在着一股推动把中国实际与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理论相结合的力量。在一定阶段内,意识形态领域西化倾向,就是这股力量发挥作用的结果。
第五,在学习重点方面,存在舍近求远倾向。主要表现在有些党员干部比较重视学习研究运用我国历史传统文化,而不重视我们党自身在改革开放前后,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学习、研究和发扬;重视学习西方所谓大师、先哲的理念和思想,而不注重学习研究继承我们党自身在90多年历史实践中,涌现出的无数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军事家、外交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等的思想、理论和风范。在社会实践中,少数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还存在一种不良心态,好像引用西方先哲的理论观点、名言警句有利于抬高身价;而运用了本党本国语录观点似乎会降低身价,丢人现眼。本质是崇洋媚外。
第六,在继承传统方面,存在形式主义倾向。比如,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经常性工作之一。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淡化了宗旨意识的领导干部,为了从表面上继承我们党调查研究优良传统,于是,在实践中开展了大量并不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仅直接导致群众滋生反感情绪;同时也导致群众对于宣传媒体关于领导干部过多、过频、过乱的调查研究的宣传报道,并不喜闻乐见,甚至不以为然。这是导致优良传统虚化、媒体宣传优良传统的词汇经验反而遭到群众冷漠重要原因之一。
第七,在传递深度方面,存在滞缓截流倾向。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威望降低,从而弱化了组织凝聚力,削弱了组织功能,造成单纯依靠广播、电视、互联网、平面媒体传递党中央声音,往往在一些区域已经不容易抵制其他势力点对点、面对面渗透侵蚀带来的负面影响。毫无疑问,我们有能力使正义声音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个角落;然而,必须清楚地看到,在某些地方、区域,单有媒体热度,党的声音传递深度会显不足,实践中会发生滞缓截流。这是新时期科学理性掌握控制词温,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客观情形。
第八,在比重分配方面,存在重经济轻理想倾向。部分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对经济类词汇,比较感兴趣,好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只是经济梦;而对于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感兴趣,致使理想信念,党的建设,爱国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重要词汇,不受重视,造成词温掌控失衡。
第九,在社会文化方面,存在口是心非倾向。一些领导干部在台上使用的热词与在台下信奉的热词,差距较大,甚至截然相反。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有些领导干部,对黄色段子、不雅视频比较感兴趣。有些领导干部,自己在台面上说的内心并不真信,却企图赢得群众信任。这就造成了热词不见得重要,冷词不见得不重要的问题。
主要根源在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知识分子群体和领导干部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知识分子群体看,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群体,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利益结构中都呈现出显著的分化。知识分子理应承载民族的良心和理想,理应取义忘利,然而部分知识分子却放弃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不少知识分子正在逐步蜕变为“功利分子”,背离了知识分子追求真理和引领社会风尚的基本职能,长期忽视甚至否定了我们党关于知识分子要加强世界观改造的重要结论,饱受西方文化中各种糟粕性内容的严重侵蚀。民族意识严重淡漠,创新精神严重不足,社会担当严重下降,职业操守严重降低,这是导致社会中该热的重要词汇没能热起来,不该热的词汇热度却居高不下,热一个阶段就应该适度降温的词汇却始终没有降温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领导干部群体看,部分领导干部思想深处人民公仆意识已经发生严重淡化,宗旨意识发生了根本性扭曲。在宗旨公仆意识淡化形势下,使我们党当初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际上成了不少领导干部公开放弃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明目张胆追求个人利益的理论依据。我们党当初确立旨在让普通群众受益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很多普通群众而言,变得徒有其名;而对于不少领导干部而言,却大得其利。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遮羞布之下,不少严重丧失了党性宗旨的领导干部,在功利主义思想驱使下,大建楼堂馆所、倒买倒卖土地、推高房屋价格、插手工程承包、大搞重复建设、出卖国家利益,不折手段敛财,丢弃带后富承诺,割裂干群关系,在实践中变得名正言顺,肆无忌惮。由于一些领导干部脱离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基点,功利主义思想行为居于支配地位,而寻求个人政治安全、稳定、进步又是经常性主题,于是思想变得十分保守。使得按照党的根本宗旨本该始终热络的词汇冷了下去;一些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词汇没机会热起来;而群众不以为然甚至较厌恶的词汇在一些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中,却热度不减;本该热一个阶段就降温的词汇,在媒体和实践中却没有降温的迹象。这是导致我国社会词温缺乏必要理性另一个重要根源。
从党的组织群体看,人们知道,为了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纠正左倾思想,党中央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当时提出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三个根本性大前提:一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普遍强烈。二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普遍很强,全党没有发生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三是社会没有严重的贫富差距,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比较落后。经过30多年发展变化,从全党和中国社会来考察,这三个大前提,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了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社会形势,要求我们务必更加深刻地作出判断,更加理性地掌控词温。
在社会实践中,词温掌控不科学,缺乏必要理性,概括起来有三方面危害。第一,容易损害领导干部和党组织形象。第二,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党组织和和谐社会建设实效。第三,制约中国梦发展进程。
深刻认识社会长期以来在词温掌控方面客观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认清原因,这是科学理性掌控词温、有效降低危害的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