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论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公信力提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积累的深层矛盾和问题浮现,加上一些政府部门公共权力异化,行政行为不规范,政府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以及政策缺乏稳定性、连续性等不作为现象,使得政府部门公信力出现弱化的趋势。提升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共识和一致期待,文章指出,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等方面入手,提高政府公信力。

【关键词】社会转型 政府公信力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社会转型,是指1978年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从封闭半封闭状态的社会转变为开放型社会、从礼俗社会转变为法治社会,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各层面的社会变革过程①。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新旧体制产生冲突,社会利益分化组合,价值观多元。这些变化在客观上影响了政府的威信,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尤其是随着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自由度明显提升,传媒生态媒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些政府的负面信息迅速扩散,很多问题被无限放大,在强大的社会舆论批评浪潮中,政府公信力陷入了日益弱化的困境。因此,提升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有效回应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应有之义,也是自觉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政府公信力概述

政府公信力,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政府政治合法性的问题。政府公信力的强弱直接关乎政府合法性的基础,影响着政府的号召力和权威性。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首先应该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做起。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带动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的提升。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要对政府公信力进行理论研究,首先要理清社会转型期政府公信力的涵义。政府公信力涉及两个主体:政府和社会公众。因此,对政府公信力的界定也须从这两方面入手。国家行政学院唐铁汉教授认为,“公信力一方面表现为政府对民众的影响力、号召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政府公信力等于政府行政能力乘以公众满意度”②。因此,政府公信力一方面是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取得行政效能,从而获取民众的认同和信任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民众从内心对政府行为进行价值评判,然后形成对政府的支持。这两方面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出现信任危机的社会,提升政府公信力,不但可以塑造政府的诚实信用形象,带动社会民众加强信任,而且直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转型的进程③。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公信力   时期   政府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