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维护社会稳定的路径选择(3)

完善社会管理职能,增强人文关怀。要创新公共职能部门的社会管理方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领导用人体制机制,使之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建立健全职能部门主要领导的问责机制,不仅要强化选人用人的门槛准入标准,同时也要完善公职人员的退出机制,增强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感、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增强人文关怀,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力度,建立和完善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基本保障体系,使每一位社会成员的人格尊严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要做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加快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按照和谐社会人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原则进行社会的管理和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要把我国从人口多、负担重的弱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只能依靠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继续坚持普及义务教育,增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与支持力度。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层次和水平能够得到切实的提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公民道德素质。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优良风气。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知识型经济蓬勃兴起,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由以往的依靠能源矿产等资源逐渐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创造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人才成为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脑力劳动在劳动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其所创造出的价值也越来越大”⑧。在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性质越发凸现的当下,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四个最基本要素。抓住了这些基本要素,也就抓住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关键。发展先进的生产力主要依靠科技,然而科技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则又取决于在教育。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做到全社会人人各尽其能,而又各得其所,最终又实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李欣:“郑州YT公司员工满意度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②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9页。

④赵雪杰:“未成年人学校生活中的责任生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⑤陈丽娜:“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⑥尚国宏:“吉化公司员工年轻化、知识化背景下的激励管理对策研究”,《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⑦廖慧:“农村扶贫开发的制度探讨—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⑧卢敬春:“全球化条件下社会发展的新特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责编 / 张蕾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马斯洛   社会稳定   路径   层次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