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如何把握和划分政府与市场边界

【摘要】在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现阶段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首要前提是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需把握四个重点: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明确划分不同层级政府间的事权财权关系;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政府与市场边界 行政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党和国家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越来越为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②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首先应对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作出合理划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在资源配置方面全面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与市场,两者缺一不可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各种要素资源不断配置和再配置过程,总体上是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对于不同国家所采用的不同经济体制,有着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与之相适应,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和配置效果。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从传统的指令性的资源配置方式走向以市场自发调节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逐渐提高了市场在配置各种资源要素方面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国家通过对经济实行总体的宏观调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持续推进。

按照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市场是配置要素资源最为有效的形式,完善的市场体系有利于各种市场信息的有效传递,有利于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激发微观经济主体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社会产品和服务。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其固有的缺陷,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出现,以及21世纪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都在事实上证明了这一点。为此,在提高市场配置要素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部门必须发挥其在调控宏观经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应有作用,以克服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解决部分行业和领域的市场失灵问题,以在总体上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和难题的时候,政府部门适时地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至关重要,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地避免了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充分地证明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全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用好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之手和市场机制这只无形之手,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配置要素资源的作用和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

划分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要性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实践已经表明,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市场机制,对于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发现,中国目前仍处于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现阶段,还有很多尚不完善的、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各种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这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某些领域,政府部门所掌握的权力依旧过大,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的行政性干预较多,很多时候,本应以市场机制来解决的问题,习惯性地采用了计划体制下的传统思维;二是在某些领域,政府部门则没有完全发挥自身的应有职能,对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没有达到最优化。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如何把握   边界   政府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