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矛盾哲学深化社会管理创新

【摘要】矛盾哲学是辩证思维方法的精髓所在,通过缜密推敲社会管理创新的矛盾哲学意蕴,可以深刻认识其创新动力和“创稳”思路,准确解读其创新环境营造和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的思想基础,为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赋予深刻内涵。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矛盾哲学 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识码】A

哲学是理论思维的制高点,而矛盾哲学又恰恰是辩证思维方法的精髓所在,鉴于此,有必要缜密推敲社会管理创新的矛盾哲学意蕴,以期为社会管理创新助力。

正视和解决矛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第一推动力

自觉坚持辩证思维是一个艰难的实践理性问题,因为稍一不慎,我们就会滑向形而上学的思维误区。如在社会改革的实践中,有些人一谈到新农村建设就否定过去的农村政策,一谈到坚持科学发展就认为过去的发展不科学了,一谈到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认为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失落了,一谈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就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一谈到统一思想就不敢解放思想。如今,一论及社会管理创新又抹黑过去和当下的社会治理能力。缺少辩证思维,就会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习惯性地掉进非白即黑的两难困境之中,结果只能在绝对对立中转圈,要么莫衷一是,要么厚此薄彼。当然,二值逻辑也并非毫无用处,它可以使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但这份清醒必须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生长起来,而不是隔断历史的理想主义空谈。

在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正视和解决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做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相结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统一思想与解放思想相结合,一言以蔽之,正视和解决矛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第一推动力,不懂得这些辩证思维的根基性理论,社会管理创新就成了无的放矢的高射炮,架空之后必然走向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

变被动“维稳”为主动“创稳”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下,社会稳定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社会改革则是矛盾的斗争性。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表明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社会不稳定则险象环生,难以为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新的同一性,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通过社会改革才能把社会导入良性发展的高级稳定,不要期待一潭死水般的社会稳定,为稳定而稳定只是一块貌似“歌舞升平”的遮羞布。在稳定中推行渐进的社会改革以谋求发展,在可控的范围内打破原初的稳定,通过发展进而实现更高级的稳定,这种“稳定—改革发展—高级稳定”的模式就是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平衡,这种多值逻辑或辩证逻辑克服了“稳定—改革发展(不稳定)”的两级对峙、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所谓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培育高级稳定的实现机制,变被动“维稳”为主动“创稳”。

当下我们的社会稳定常常表现为一种刚性的稳定,这种刚性稳定的维持机制主要体现为压力维稳,压力维稳重视事后处理而疏于源头预防,维稳成本高但积弊深远。怎样才能够主动“创稳”?首先要摒弃二值逻辑,突破对“稳定压倒一切”的僵化理解,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未雨绸缪,同时,也不要动辄就对局部失稳事件草木皆兵,如临大敌,很多时候答案就孕育在问题自身当中,要敢于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其次要及时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改变政治增压机制,加强法制建设,疏通民意表达渠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中之重则在于改善民生。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辩证唯物主义   管理创新   哲学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