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林毅夫:中国涨工资有利于世界发展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有利于世界 

中国对外投资传统上有三种类型,一是获取资源,因为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并且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二是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是有竞争优势的,而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基础设施。三是在当地市场投资,过去这三种经济活动是互利共盈的。

未来有两种新的对外投资越来越重要。一是到发达国家获取技术,因为中国要继续发展,一定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但在不少行业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通过到海外并购的方式或者用购买专利的方式把技术引进来,是有助于加快中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我们都知道,发达国家从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以后,经济上普遍比较疲软,也欢迎外国的直接投资。

除此之外,我还想强调一点,由于中国国内工资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像60年代日本的情况——因为工资上涨而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太市场,帮助亚洲市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80年代的时候,亚洲市场面临工资上涨,又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促使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内成为世界工厂。

目前的中国,与亚洲四小龙在80年代的情形相似,因为国内工资快速上涨,很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正在转移。我要强调一下,这是一个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创造就业,增加出口,创造外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敞口经济期。

从这点来讲,跟日本60年代,亚洲四小龙80年代的态势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个量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在60年代的时候,日本整个制造业雇佣的人数是970万人,80年代的时候,韩国整个制造业雇佣的人数是230万,这一次中国整个制造业雇佣的人数,按照去年第三次工业经济普查所公布的数字是1.24亿人。

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时候,可能会带来新的全世界工业化浪潮,这是有利于世界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的,当然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都是互利双赢的。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人才准备严重不足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三大外资提供者,将来可能还会更大。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讲,最大的挑战是心理准备严重不足,人才准备严重不足,因为在五年前,十年前中国讨论的可能还是怎么吸引外资,现在中国突然变成了到海外投资,有些企业不走到海外去根本就没办法面对工资上涨、定单流失的挑战。

拿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讲,我最近到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主要的生产地,像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去看,你可以看到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当中, 80年左右代转移到中国大陆的那些港资、台资企业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大陆企业也发现工人难雇,利润不断消失,也想到海外去,但是不敢去,因为这个转变来得太快了。

非洲有54个国家,每个国家的状况都不太一样,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企业过去实际上是在国内接定单,现在要把工厂转移到海外去,这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中国企业要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和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可是中国企业的人才储备不足,这是到海外投资的一个最大障碍。

无论怎么样,到海外投资生产经营一定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了解当地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还有语言问题。由于我们来得太快,大部分的企业还没做好准备。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珊]
标签: 林毅夫   中国涨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