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理性看待东亚未来发展趋势(2)

东亚互联互通建设路径

首先,加强东亚地区互信机制的建设,营造互联互通的良好政治氛围。现在东亚地区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安全架构,互信机制建设成为当务之急。2014年7月,东盟外长达成共识,提出“印太条约”,试图建立覆盖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10+6的安全框架。2014年11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缅甸内比都出席第1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时明确呼吁,积极商谈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就意味着中国将打造10+1的安全框架,试图建立中国-东盟互信机制,为互联互通奠定良好的政治环境。

其次,重点突破。互联互通包罗万象,在有限的资金和有限的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必须实施重点突破。在硬件方面,重点发展交通运输、通讯、电力和网络等,完善东亚物流供应链,提高本地区的产业分工水平;在软件方面,着力改善通关便利、市场监管、标准规范等互联互通的软环境。在人文交往方面,进一步简化签证手续,特别是对旅游和留学人员的签证手续,开展青少年和青年企业家的交流。

再次,经营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2013年,中国领导人访问东盟国家时,为促进该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到2014年11月25日,包括全部东盟国家在内22个国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会员国。目前,东亚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不仅可以加快东亚国家的发展,亦可带动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

此外,中国还设立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将是一带一路战略中互联互通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充。未来10年,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的资金。中国完全可以利用丝路基金平台,通过发行债券、概念股、公募、保险、援助、信贷等各类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方式,让丝路基金400亿美元发挥万亿美元“杠杆”效益,推动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最后,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东亚一体化已经存在许多协调机制,但是现有的协调机制不能完全涵盖互联互通所涉及的全部领域和部门。最现实的途径是在10+3的框架下,成立互联互通办公室,专门协调东亚各成员以及各部门的利益。希望2015年,中、日、韩三国配合已经实施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与东盟共同制定出“东亚互联互通建设的总体规划”。

结语

总之,东亚的互联互通理应成为10+3合作机制的标杆工程,也是东亚一体化升级的关键一步。基于互联互通的现实,东亚的互联互通应该发挥东亚核心国家的优势作用,特别要充分利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优势,加快东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一旦东亚的互联互通建设顺利完成,将极大地激发东亚经济的活力,使东亚一体化步伐离东亚共同体乃至亚太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越来越近,那时的“中国梦”、“东亚梦”和“亚太梦”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越来越接近现实的梦想。

【注释】

①Jonathan Clarke.APEC As a Semi-Solution[J].Orbis , Vo l.38 , No.1,Winter 1995.

②黄正柏:“略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几个特点和原则”,《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32页。

③赵晖:“拉美区域合作与中拉合作的战略的选择”,《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4期。

④罗建波:《通向复兴之路—非盟与非洲一体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7~11页。

⑤舒运国:“非洲经济一体化五十年”,《西亚非洲》,2013年第1期。

责编 / 张蕾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东亚   理性   趋势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