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启示
在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形成了伟大的理论成果,当然也犯了不少错误。学者们也对基本经验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讨论,比如安启念认为加强文本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务之急;陶德麟、何萍提到要开展以中国现代化为中心论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结合这几个方面的研究,笔者将基本经验概括为以下三点。
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理解。笔者认为,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对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奠定一个良好的前提和基础。而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就必须对其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中国社会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理解,才能正确地理解它的内涵、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奠定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也才能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哲学基础。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关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充要条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实现现代化的路径和方法。只有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之间的关系,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色,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当代中国哲学。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与精髓。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形成这一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促进其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
第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也是实事求是应有之义,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⑦。只有如此,才能破除僵化思想,应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新挑战。
第二,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华,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它要求我们以实际问题为研究中心,不能离开实际问题空洞抽象地进行理论研究,否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必将是曲折迂回的。
第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之一,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笔者认为,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自我丰富,在中国就必须根据中国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新课题,从而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违背与时俱进,就会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和创新,妨碍我们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我们在当前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从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①汪信砚:“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②毕国明,许鲁洲:《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③包心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重要法宝—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发展”,《学术探索》,2008年第5期。
④蒋莲华:“毛泽东同志对我国历史科学理论的贡献”,《历史教学问题》,1994年第6期。
⑤于桂芝:《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⑥李建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史》,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⑦刘务勇,王晓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结构探析”,《桂海论丛》,2011年第2期。
责编 / 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