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表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更凝练、更具体、更易让人理解,这是新时期党在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任务,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有关内容对科学认识这一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促进和推动这一理论在实践层面展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创新 理论内涵 实践功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以24个字表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要求。“三个倡导”既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也汲取了世界人民优秀文化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性;既坚守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三个倡导”体现了我党放眼未来的政治智慧和高度的理论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概述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唯物史观的理论检验和实践历练中克服了以往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遮蔽性,代之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建设理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发展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的修养理念,“三个倡导”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是执政为民理念的进一步升华。
从国家层面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首要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这八个字指明了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使得当今世界人民的价值追求与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形成了最佳衔接,是党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最佳体现。
从社会层面看,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始终是党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这八个字保证了国家的富强、和谐,也保障了个人的敬业、诚信。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党一直以来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依法治国的理念,最终的目标都是要为人民服务,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从个人层面看,每一个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主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道德准则上对每个人的规定,是公民最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这八个字要求每一位公民热爱国家、热爱岗位、热爱家庭,只有这样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友善待人,分别从爱党爱国、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对公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规范的完美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