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性、党风、党纪是党的整体性要求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时期对党风和党纪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把党风和党纪建设提升到更高位置,需要全面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党风和党纪修养。新时期加强党性、党风、党纪修养需要在学习、实践和监督上下功夫:学习是基础,实践是手段,监督是关键。
【关键词】党性 党风 党纪 修养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准确理解党性、党风、党纪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党性、党风、党纪的基本内涵。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它是党的性质、宗旨、作风、纪律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马克思、恩格斯把党性原则看成保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列宁在《“非党”抵制派的错误议论》中指出:“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①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性问题。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巩固党的主要工作是要求全党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更加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个别党的组成部分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使全党能够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②要求无论是普通党员或党员干部,都必须加强党性锻炼。中国共产党以先进性立党,党章总纲中就开宗明义地表述了党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③这里所指的“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和“三个代表”正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性。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党性就是党的性质在党员身上的具体体现,包括超强的责任意识、无私的真情奉献、崇高的精神境界、忠诚的历史使命。
党风即党的作风,它是党性的表现,是党性原则在党的组织和党员身上所体现的行为风范。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提出党风的概念,但对无产阶级政党作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了共产党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克服官僚主义、反对贪污腐败等一系列关于党风建设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系统化的党风建设理论。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风的概念,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④。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⑤把党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并指出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作风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纪即党的纪律,是政党为实现党纲和各种决策而制定的约束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无产阶级政党有着严格的纪律,这与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历史使命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是以有伟大理想和严明纪律而著称的政党,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可靠保证,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党章》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表明在党的纪律面前,全体党员一律平等,没有不受党的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
党性、党风、党纪相互关系。党性、党风、党纪是党的整体性要求中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中,党性是基础,是本质的东西,决定着党风和党纪,党风、党纪也影响着党性。
在党性与党风之间,党性决定党风,党风反映党性;党性是党风的内在根据,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性要通过每个党员的言行举止来表现。党性是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党风是外在的现象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党性,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反过来,有什么样的党风,也反映出什么样的党性。党风优良,表明党员党性纯洁;党风不正,表明党员党性不纯。党性的强弱同党风的好坏总是紧密联系的,要端正党风,就必须从增强党性入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纠正不正之风,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在党性与党纪之间,党性决定党纪,党纪反映党性。党性是制定和执行党的纪律的根本依据,一个政党制定什么样的纪律、怎样执行纪律,都是由其党性决定的。党性纯洁,就必然有严明的纪律;党纪松驰,也正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严格党的纪律,才能培育出良好的党风,才能统一全党的思想、凝聚全党的力量,保证全党成为统一的战斗整体。严格党的纪律,坚决清除党内的变质分子,警戒和教育广大党员,对维护党性纯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党风与党纪之间,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前提。党纪影响党风,党纪严明,就能及时制止各种不正之风,纪律松弛,就会助长不正之风的泛滥。同时,党风又制约党纪,优良的党风会维护党的纪律,党风不正会破坏党的纪律。有了严明的党纪,才可能有好的党风,有了好的党风,才能更好地维护党纪。要严明党的纪律,就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要端正党风,就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严明党的纪律可以扶正祛邪,有效防止和遏制不正之风,从而维护党的优良作风,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可以为维护党的纪律纪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党性、党风、党纪修养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需要
党性修养是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的要求。党性修养也叫党性锻炼,是党员按照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党性修养问题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党员的力量源泉和立身之本。党性修养的过程其实就是共产党员用党性改变自我的过程,也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思想纯洁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根本,保持党员的思想纯洁,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从一定意义上说,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保持思想纯洁的根本要求。在党性修养与思想纯洁的关系问题上,思想纯洁以党性修养为手段,党性修养以保持思想纯洁为目标。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从思想上建党、立党和兴党始终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
党风修养是保持党的作风纯洁的要求。党风修养就是党的作风修养,是党员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进而培养优良作风的过程。党风是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折射出党员的政治本色,检验着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党风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党性具有反作用,优良的作风对党性具有保护、巩固的作用,不良的党风则对党性具有破坏、削弱的作用。党的作风状况,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也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经验表明,作风纯洁才能得民心、聚民力。保持作风纯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关键,也是党风建设的根本要求。要保持作风纯洁必须加强党员的党风修养,通过加强党风修养,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强化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讲操守、重品行,追求高尚情趣和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党纪修养是保持党的组织纯洁和干部清正廉洁的要求。党纪修养就是党的纪律修养,是党员按照党章以及各项党规、制度、条例等党的纪律要求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进而不断增强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性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的党纪修养状况决定着党的生机与活力。加强党员的纪律修养,增强党员的纪律观念,提高党员对党纪的敬畏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消除在执行党的纪律问题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错误观念,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保持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内容,加强党纪修养在保持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加强党的纪律修养是拒腐防变的根本要求。大量事实表明:党员干部腐化堕落是在思想和行动上放松党纪约束的结果。加强党纪律修养,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以及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提高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操守、重品行、作表率,才能够在复杂的斗争和利益诱惑面前不迷失方向,才能够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才能够做到政治清醒、洁身自好、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才能够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