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作为网络论坛中的权威人士,他的观点和评价会成为舆情走向的关卡,因此,意见领袖的言论应该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对意见领袖的网络素养要求也会更高一些。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网络道德意识和安全意识之外,还需要具备自我发展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具体来说,大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首先应该是有着积极引导舆情走向意识的领袖,意见、情绪和态度要能够主导网络舆情的发展,这种意识是前提。其次是在符合事件事实基础上的言论要有所创新和价值,这种创新和价值是对事件所带来的影响的科学预测和评估,是对自身观点的科学阐述和传播,是对他人意见的正确修订和完善,最终统一为一种引导网络舆情向积极方向发展的和谐意见和观点,实现意见领袖的价值,这一过程也是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另外,对于广大的普通大学生群体来说,要正确看待意见领袖的观点,不偏激,不迷信,正确的要加以维护和传播,错误的则要加以抵制和修缮。
网络舆情整合阶段的走向引导。网络舆情的整合阶段是网络舆情根据自身的规律慢慢冷却,最终沉寂下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重点预防的是沉寂下来的网络舆情复发的可能性,因为如果舆情事件对网民的影响深远,关系重大,就会出现阶段性沉寂,在某一时间内,会因为外界诱因的刺激而再次成为舆论热点话题。所以,网络舆情的整合阶段并不是网络舆情的终结阶段,仍然需要大学生网络素养在网络舆情中的积极引导。
在网络舆情的整合阶段,舆情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衰变规律,即“衰是指针对某一具体公共事务的舆情必将走向衰落的趋势,强调的是舆情衰落的必然性;变是指旧舆情的衰落正是新舆情产生的开端,它强调的是舆情衰落的相对性”③。大学生群体在此阶段主要是要遵循网络舆情的衰变规律,正确地认识到这种规律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已经形成的固有观念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是科学地把握住新刺激源所带来的信息,衡量信息的价值,而不是刻意地制造事端,引发对旧舆情的再度关注,制造不必要的事件恐慌。另外,网络舆情整合阶段的这种特殊性,使其在新舆情发生时会存在酝酿阶段和起始阶段的特点,但对旧舆情的刺激又会导致旧舆情再度扩散的状况,因此,大学生群体在此阶段需要具有良好的网络素养,适应不同阶段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能够引导不同阶段的网络舆情走向。
结语
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针对各类网络舆情事件发表意见、态度和情绪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网络素养培育成为引导网络舆情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立,关注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看待问题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并热衷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参与网络舆情的重要群体。但辨别能力低,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在网络舆情引导中关注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良好的网络素养在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能够引导网络舆情的走向,能够转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能够化极端情绪为平和心态。另一方面,大学生了解了网络素养是如何引导网络舆情的,就可以对自身的素养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在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从他人的行为、观念中学会培养自身的网络素养,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偏激冲动。
网络舆情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舆情以其迅捷而高效的特点和丰富而广泛的内容,为大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异端分子西化、分化我国的企图并没有减弱,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尤其是借助网络平台,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所有这些消极因素通过网络传播,并在网络舆情的作用下,不断消解着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舆情和大学生网络素养的互动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规范网络舆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分别为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天津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舆情视角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TJJX12-023)
【注释】
①③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3页,第312页。
②杨兴坤:《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8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