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策略。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而农业产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首先,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设立轻型服务网点、增设ATM机等自助服务设备,同时在加强监管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小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服务机构,减少金融支持盲区,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其次,加强传统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针对“三农”发展过程中贷款难、贷款少的问题,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顺应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符合农业产业化企业、专业大户、新型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产品流通商、批发商需求的金融,包括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并且通过结合商业信贷资金和政策性资金,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⑧。
最后,推进涉农金融工具的创新力度,创新融资担保方式,拓宽支农资金来源,推出“三农”专项金融债;完善农业期货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健全农村信用担保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的环境;发展土地信托等创新土地流转工具,依托资源丰富的金融集团,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权实现农地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在享受农地使用权分红收益的基础上向产业工人转变,有效解决土地供需矛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对产业结构调整来说是载体,市场能够对不通过产业的发展进行推进,并最终构建一种多层次、多元化、相互平衡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现有的发展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市场)试点范围,鼓励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即“四板”市场),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风险转移、定价等功能;规范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探索成立并购重组产业基金或资本运作平台,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并购重组,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品创新,助推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本文系内蒙古财经大学“高职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向课程培养模式的转变研究—基于呼市主要高职院校调研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1355)
【注释】
①陈峰:“论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的作用”,《金融研究》,1996年第11期。
②傅进:“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③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创新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浙江为例”,《浙江金融》,2011年第5期。
④朱锡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与政策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⑤陈华,崔华泰,张艳:“产业结构升级中金融支持的地区比较研究”,《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
⑥中国人民银行上饶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理论及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6年第10期。
⑦姜长云:“农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3期。
⑧张旭,伍海华:“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因素”,《当代财经》,2002年第1期。
责编 /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