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赵培
主持人:实际上,刚才听了邱教授的讲解,对于话语自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们最近在探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时,强调要借助一定的传播方法和手段。尤其在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这种传播方式更加重要。我们想请赵培博士给我们讲解一下话语传播问题?
赵培:我就话语传播问题简单做一下梳理。实际上,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中国人所做的事情与中国声音、中国思想,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想让我们的全体民众所接受和认同,让全世界人民能够了解,就需要一定有效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这样一来,要想使我们这样一套话语能够得到有效传播,我们是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传播方式。
第一要明确我们传播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去传播这样一套话语体系?很显然,作为任何一套话语,它永远承担的是思想、内容、价值、理念等等,这是语言本身所承担的内容。你想让人们知道这样一些内容,就必须依赖于传播。传播的目的是分层次的。有的传播是要让大家了解,有的传播是让大家能够认知,有的传播是让大家能够有价值认同。根据这样不同的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也面临这样三个层次。所以我们的目的,既是让老百姓、让全体民众、让世界人民了解我们在做什么,也是让他们知道我们是怎么做的。只有把我们的价值、做法、原则宣传出去以后,才能有可能形成一种广泛的、普遍的社会认同。
第二是传播主体问题。就是谁来传播我们这套话语,这套话语体系由谁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36年以来我们所形成的基本成就和共识。这个成就是怎么来的?毫无疑问,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共同努力和奋斗下取得的。显然,应对我们的道路、我们的理论、我们的制度进行宣传和说明。由此,传播的主体应是党的宣传部门、专家学者和全社会成员。我们作为这样一个历程的实践者、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我们都有责任参与到这样一套话语体系的传播过程中。当然,我们在传播过程中也要分类,也要明晰不同传播主体的具体功能、责任和方式。党的宣传部门更多的是倚重于政治话语,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往往注重的是学术话语,而我们的老百姓更加擅长于大众话语。但不论是哪种话语,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主要传播者,是传播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