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专家做客人民讲堂,左起韩庆祥、邱耕田、赵 培、陈冬生、李海青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刚才我们五位老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前半部分做了简单介绍。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做客本场访谈的另外四位老师。他们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研室主任邱耕田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赵培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教研室主任陈冬生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研室副主任李海青教授。欢迎四位老师做客人民网!刚才前五位老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前四个层次作了一个简单介绍,实际上也谈到了“三个自信”的问题。我们在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时候,也要充满自信,要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充满自信。邱教授,您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做到这样一种自信?
邱耕田:我谈一下话语自信问题。话语自信,实际上是中国自信在中国话语体系上的反映,也就是说,中国自信是话语自信的基础,话语自信是中国自信的一种表达。我们只有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充满自信,对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今天和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才能真正确立起话语自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研室主任邱耕田
确立话语自信的意义重大,它是现阶段建设中国话语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拥有了坚实的话语基础和科学的话语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而缺乏话语自信的话,那么我们在与世界的交流、交锋、交往中就挺不起腰杆,就会影响我们掌握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