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认知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关系研究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二者同为非本民族理论本土化产出,其中国化过程均将体现出高度的中国特色。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角来看,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基础与发展、继承与发扬、渊源与流变的关系,同时存在着源流有异的区别。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认知

【中图分类号】G40-092.6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同时强调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①当前如何科学处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关系,已经成为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特征

从时空范围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首先是“在中国”,必须切合中国国情实际。即发生地域以中国为主体,发生时间以中国史实纪年为脉络。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进程来看,党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献始终将中国实践摆在首要位置。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明确指出其是马列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强调其是马列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改革开放后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也一直将中国国情突出在第一位置。

中国革命与建设正反两方面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可能源自于中国国情实际。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党所蒙受的两次重大损失几乎都在于脱离了当时实际。1927年当时还比较幼稚的党错误地判断了蒋介石与汪精卫控制下的国民党,在以放弃革命领导权、放弃武装力量领导权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领导下突遭杀戮。第五次反围剿中,在以教条主义、媚苏亲苏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下根据地与白区均遭重创。照搬苏联革命经验与西方革命理论根本无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而在农村包围城市、坚持人民战争等方针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与革命战争的胜利。社会建设方面,忽视经济发展规律的大跃进运动、误判社会主要矛盾仍然为阶级斗争的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无法估量的损失,而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则强劲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从词义程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在突出“特色”两字。特色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在突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东西,具有排他性。中国特色侧重指西来马列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曾总结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正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②可以说,其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践操作是民族独立与现代化建设。

苏东剧变后坚持特色建设的中国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开始引起世界瞩目,日渐成为第三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学习与仿效的对象,用中国特色命名既有助于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模式,也是依靠自身实力赢得国际社会其他意识形态政权认可的结果。

广义来讲,只要用一种外来理论指导本民族成长与发展,其过程与结果必将烙上本民族色彩,从而形成不同于理论输出国的民族特征,即所谓民族特色。在长期艰苦的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中心的中国革命先驱者们从中国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的中国革命指导性理论,即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同样也曾经历的大的曲折过程,建国初期的苏联模式给新中国各行各业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原有政治经济体制下的弊端日益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破除的坚冰。这些改革举措与内容理应成为中国特色的一大范畴。也就是说,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革命斗争与经济建设过程都必然烙上中华民族色彩。

从进程性质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旨在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不动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都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始终是党和国家领导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根本保障。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控制力与影响力,收入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确保共同富裕。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倡核心价值观,号召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分裂,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强调加强与巩固国防与军队建设,坚守不移地实现祖国统一。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毛泽东思想   中国   认知   社会主义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