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符合中国发展道路的指导理论,可以实现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社会思潮的可引领性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各种社会思潮能够在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引领及其制度管理的规范下,其传播方式、发展方向、社会功能等受到制约,朝着核心价值体系确立的方向转化和流变。②面对十八大以后各种社会思潮出现的新变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现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整合。
首先,要坚持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化的原则。我们要以对待文化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政策来对待各种激流暗涌的社会思潮,在不触犯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各种社会思潮的存在,并给他们提供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平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社会思潮中的合理成分,将其吸收借鉴,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那些消极的、倒退的、具有腐蚀力的成分要坚决抵制,以理性的心态进行否定批判。只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实现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制衡与发展,形成思想界的激烈争锋,促进我国主流意识发展。
其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要用马克思主义实现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引导,形成社会主流思想的共识。坚持用核心价值来引领各种作为非主流价值的社会思潮,其路径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民族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思潮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实现社会主流思想共识。
最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对社会思潮的有效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开放性为社会思潮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实现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整合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要辩证看待各种社会思潮,辨别其中积极、消极成分。对于积极因素要吸收借鉴,将其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对于消极成分要理性引导、教育和批判,防止其对人民思想的腐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规范约束社会思潮的发展,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局面。
(作者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玲对此文亦有贡献)
【注释】
①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2013值得关注的十大思潮》,载于《人民论坛》,2014年第2期。
②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