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但仍然面临着严重的贷款窘境。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其独特的客户、平台、数据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今后,互联网应与传统小微金融服务相结合,优势互补,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
【关键词】小微企业 阿里贷款 融资 信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小微企业接近5000万家,他们创造的GDP占我国GDP总量的60%,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近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实践表明,小微企业是我国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吸容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不可否认,近年来,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像“国九条”等,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推出的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工行的“网贷通”等,都在着重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由于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限制及商业银行缺乏服务小微企业的动力等问题,小微企业仍面临着严重的贷款窘境。因此,改进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迫在眉睫。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其独特的客户、平台、数据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对客户交易行为的大数据分析,更好地识别客户的风险;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手段的广泛采用,更快地评审贷款和线上放款,从而更好地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终更安全、更便捷、更廉价地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中专题探讨了互联网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体系的包容性,发展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助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并对传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战略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以及银行实业者关注的焦点,如何让互联网金融更好地助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瓶颈
第一,信息不对称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小微企业一般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大多数内部信息处于封闭状态,其对自己的生产经营状况比较了解,具有信息优势,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了解不足,导致小微企业在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而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方,根据所遵循的风险定价原则,为了防范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就会惜贷或要求更高的贷款利率,从而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江苏省常州市的小微企业为例,2014年第一季度,银行给予小微企业的平均借款年利息及费用率为8.3%,高于现行银行一年期贷款年利率2.1个百分点,而民间借款平均月利息为2.2%,相当于年利率26.4%。从中可以看出,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