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娱乐“至尚”如何滑向了“至上”(2)

核心提示: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文化的产业化脱胎于行政控制,解放于政策、政治和意识形态。文化的产业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文化产业的发展自身却存在着致命风险,即文化在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时候,逐渐丧失着文化本质,并逐渐形成了三个亚文化——虚无主义文化、技术主义文化和享乐主义文化。

虚无主义否定人生和世界意义,否认文化的基础、目的和价值。如传统的春节的意义,不仅是家人团圆,也是对天地的膜拜和对祖先的追思。现在的春节意义已被完全改变,它成为饥饿岁月里饱餐的时机,温饱年代里的例行公式。中国的圣诞节也成为和朋友们狂欢的日子,而不是到教堂赞美上帝,在家里和亲人相聚。不分美丑的各种造星运动,将一个个至丑至俗的人变成了人们的偶像,成为虚无主义明星。

在产业化中,各种文化在产品化和服务化过程中,只要进入市场就必须借助于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被技术处理的文化产品最突出特征就是虚拟化,于是,现在的人们生活在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里,并在某种程度上混淆了二者,出现了网络依赖症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尤其严重的是享乐主义的文化。文化成为产品,就必需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人有各种欲望,从身体到精神到社会,但最容易实现的,就是身体感官欲望的满足,即享乐,于是,低层次的享乐便成为了最直接的消费形态。最终,文化借助于产品娱乐化了,娱乐至上现象开始出现、风行、蔓延、泛滥,甚至诲淫诲盗,色情暴力也成为地下洪流。

上述种种问题,非常迫切而严肃,如果任由这些问题泛滥和发展,必将阻碍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大众文化的流行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但这只是一种外在显现,不是根本性问题。当代文化建设的最本质问题在于文化的本性受到了伤害——虚无主义致使大众文化风行,技术主义吞没了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享乐主义使娱乐至上之风盛行。

文以教化与娱崇至尚

文化不只是娱乐,媒体也不只是娱乐工具,而是塑造心灵、改变生活情境的力量。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对人的交往模式不断进行着重组,并营造着新环境。娱乐至上导致的个人身份缺失、话语的沉默、文化虚无等,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唤醒民众,借助文化的力量来丰富自己和他人,进行自觉决策,担负社会责任,探求解决机制。

鉴于媒体的作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抑或作为信息源的个体,都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把握好娱乐和非娱乐的界限。

娱乐至上的原因固然复杂,但要从思维上根除之并非不可能。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文化面对市场而产业化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片面地将文化产品投入市场,以利润为目的,以利润的多寡衡量艺术价值,艺术只能更加商品化,直至失去本真。正如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一书中里所描绘:“现在的我们开始崇拜技术,并在对技术的依赖中慢慢失去思考的能力;我们无法识别真理,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沉迷于无聊而繁琐的世事;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感官刺激、欲望、庸俗和游戏,而文化则蜕变为一场滑稽戏。”

“娱乐至上”正在逐步改变着民众的价值取向,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家园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潮流的冲击正在逐步消解,整个社会原有的价值体系也在蜕变和瓦解。面对由不断深化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人们追求轻松、简单、快乐的娱乐方式借以宣泄,已经成为普遍的精神需求。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一再偷换娱乐的本意,冲击着人们的价值底线,本应“至尚”的娱乐滑向了“至上”。

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虚无主义,丰富群众生活,让古今中外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世界;我们要勇敢坚决地反对技术主义,不能让技术控制人类的思想;我们要义无反顾地反对享乐主义,正确对待娱乐文化,让欲望不要越过我们所应坚守的边界。

一个心灵纯净、安详、富足的国家,其文化程度必定发达。我们应该营造一种新的环境,让人们喜欢和习惯从民族的文化经典中吸取养分,学会对欲望的节制、对灵魂的净化和对正义的诉求,我们应该努力让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得以理性回归,让民众内心能够真正变得强大,让心灵真正崛起,这样才能走出“娱乐至上”的泥潭,走上“娱乐至尚”的正路。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MBA学院副院长)

【注释】

①[英]阿道司·赫胥黎:《美丽新世界》,李黎、薛人望译,燕山出版社,2013年。

②[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责编/马静    潘丽莉(见习) 美编/李祥峰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