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经验与启示(2)

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树立“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农村养老保险理念。由于中国长期社会身份的限制,我国的养老制度为多轨制度,尤其是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水平相对较低,更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制度的不到位没有很好地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权和发展权。与国外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相比,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体现了顶层设计的不公平。虽然,日本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养老制度并存的现象,但是并没有引发权益不公平的问题,不同的养老金制度的待遇差距不是很大,日本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养老水平,构建了专门应用于农民的年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政向弱势群体的倾斜,保证了社会的公平。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要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体现社会公正,具体的养老制度要切实体现公平这一原则,有效解决不同社会身份群体之间的养老待遇问题。在公平的基础上也要兼顾效率,充分应用市场的调节作用,比如借鉴智利养老金的市场化运行模式,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养老资金的投资和管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农村养老金的保值和增值。

农村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的设定要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仍处于发展国家阶段,所以当前的农村养老金的建设要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为基本原则,实现顶层设计的“广覆盖”目标。社会养老保障具有福利的刚性特点,如果实施了相应的福利待遇,再想中止或者降低福利保障水平则会相对困难。中国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设计要具有前瞻性,要综合考虑养老制度对日后经济的压力。简而言之就是,农村养老制度既要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要符合日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力。

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养老金替代率为50%至70%时,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当前,我国新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替代率相对较低,并且远远低于城镇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如201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领取养老金额为16740.6元,而同期的农村居民年人均领取养老金额仅为700.1元。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养老金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新农保中规定基础养老金为每月55元,以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5153.17元来说,农村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为12.81%,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日常需求,并且随着近两年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增加,固定的农村基础养老金的效用价值不断降低,养老金替代率呈现下降趋势。面对这一情况,政府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措施提高农村养老金替代率。

第一,借鉴日本的年金制度,建立多缴多得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具有投保效益特征,要结合当前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确个人缴费情况与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替代率。

第二,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充分考虑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与养老金额之间的关系,从制度上保证养老金的缴纳和给付,推行延迟退休领取养老金的政策激励,提高对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

第三,建立土地流转与养老金补偿结合制度。中国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环境与日本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土地保障曾经承担着农村养老的重要保障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双重压力。当然,中国农村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农村人口比例相对较高,土地为国家和集体所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清晰、性质不明确,这些不利于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作为失业和养老保障的土地资源,由于当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收益相对较低等因素,大片土地荒废,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农业的良性发展。结合当前中国农村结构转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土地流转的改革成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农地移交换取养老金补偿的措施,实施由符合领取养老金标准的农民将土地经营权转移给继承人并由继承人承担一定的养老金,或者农民可以将土地经营权出售给国家,由国家提供相应的养老金补贴,切实提高农村的养老金水平,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第四,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养老金体系。农民的养老保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国家要为农民提供多种层次的养老方案,让农民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选择符合自己的养老方案,鼓励农民开展个人养老金计划,从多角度提升农民养老金的替代率。

改革农村居民自愿缴费参保的模式。养老保险的参与人员越多,其保险功能越稳定,只有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才能提升国家整体的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能力,在农村社会养老资金盈余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农村居民的待遇水平,实现养老保险的良性循环。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大多数是具有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能力的,我国应借鉴国外强制缴纳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利用政策提高农民的参保意愿并化解农村养老的风险。对于对低收入人群对养老保险的抵制,我们可以在衡量低收入人群的人均收入与最低参保额度之间差额基础上,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低收入者参保。同时也可以创新养老金账户的功能作用,如养老金账户的抵押贷款功能,可以允许农村居民充分利用个人养老账户,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居民因生产投资或日常消费带来的融资困境,能够减少低收入者的抵制情绪。

(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王坤娜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养老保险   制度建设   启示   农村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