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努力破解生态移民三大困境(2)

—陕南生态移民实证研究

生态移民的未来发展路径

引入市场为主的生态补偿机制。移民在搬迁后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生存压力。移民补偿资金的困乏、收入水平的低下、不稳定性使得他们对未来的生活缺乏必要的信心。要想增加生态移民补偿资金,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的经验,即引入市场经济中的商品规律,将生态效益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来看待,谁拥有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生态环境,谁支付这种商品的价值。在生态移民资金来源上,遵循“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由生态移民的受惠方支付一定的资金来作为移民搬迁的资金构成。

以陕南移民为例,陕南移民的目的在于汉江流域水源地涵养保护,这项搬迁可以保证西安、北京、湖北、河北等地省市的高品质水源供应。在实践中完全可以遵循政府和市场互补的原则,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的作用,考虑参与主体的偏好以及利益需求,减少中间环节,相应地,把解决权属问题作为补偿的最基本的条件;根据补偿对象的具体特性建立选择性的激励机制,对私人供给的成本—收益加以区分,使个人或组织对集体目标的贡献程度与其收益相匹配;在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环境税收制度的同时,还应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供求的引导作用,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生态利益共享及相关责任分担机制。

建立移民协同参与机制。移民协同参与机制是指移民在政府的指导下,全程参与生态移民的全部过程,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建议。移民对生态移民的主动参与程度同搬迁效果直接相关。生态移民过程不仅是政府的公共职能行使的过程,也是移民全程参与行使自己权利的过程。移民协同参与机制的缺位,会造成决策缺乏民主和脱离实际,发生移民回迁或者移民因搬迁后的生活不适而引发社会冲突。在对移民回访时,移民就反映由于未有移民参与,新建移民房存在一些不足:“现在的房子看起来是很好,但是太小了,我们住在楼上,农具、化肥、种子放置在地下室,地下室面积不够放置所有东西,放在楼上又取用不方便,特别是农忙时,总要上下多次才能拿完所有东西,太麻烦。而且有些楼层太高,不利于上年龄的移民居住……”。而且移民们也提到,缺少移民监督,移民分房时没有做到公平公开。④

实践表明,在移民搬迁过程中,通过移民与搬迁专家的有效互动,可以制定更合理的移民搬迁方案。在现实中可以通过对移民的实地调研,区分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搬迁安置方式。山区、平川分别管理,提高质量。山区由于地形复杂,自然灾害较多,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好后,极易反复遭遇自然灾害,重复建设投资过大。因此,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实施移民搬迁,在扶贫移民中优先考虑安置问题;将资金集中用于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政府全额投资搬出,确实达到应搬尽搬。同时山区按照深山区与浅山区分类管理,深山区搬迁,因村民生存存在困难,应保障基本生活,浅山区就近安置。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整体搬迁,或小范围搬迁。

积极开展思想培训、技术培训,实施对口帮扶政策。要想移民能安居,真正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培训是必要的。首先,要做好移民前的思想培训服务工作。为了使移民更好更快地适应搬迁后的生活,就要对他们做好相关的移民发展政策的口头宣传。之所以采用口头宣传,一是避免移民因为不识字而不知道现有的移民搬迁政策,二是可以让移民面对面提出自己对移民搬迁的建议或意见,便于改进移民搬迁实践工作。

其次,思想上的扶贫最终落到实处,要通过技术扶贫来实现。要使得移民尽快融入城镇生活,享受较高生活品质。劳动就业保障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劳务输出、文化教育等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可以结合性别差异,分别对移民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确保每户移民家庭中至少有一人能够学习、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

最后,除了技术扶贫,还可以通过对口帮扶来实现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尽快融入移民生活。其一,建立就地对口帮扶。认真分析移民区的现实状况,鼓励移民区附近的工厂接收没有工作的移民,并与之保持长期的合作,实现移民与工厂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其二,采用异地对口帮扶。移民区人口资源丰富、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政府可鼓励其他对口支援地区的企业到移民区招工吸收劳动力,这不仅可以满足这些企业自身的发展所需,而且可帮助移民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以陕南汉中地区为例,当地政府就积极与汉中的对口支援城市天津联系,通过天津市委的努力,在2012年~2013年度共组织大约2400余人至天津劳务输出,极大缓解了搬迁家庭的生存压力。

生态移民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中需要我们将移民目标同实际反馈调整,真正实现“让移民富起来、让村庄美起来、让生态好起来”的目的。

(作者为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系陕西省社科规划办项目和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D093,12JK0167)

【注释】

①②袁月:“陕南移民搬迁与减贫问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年,第35页,第3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页。

④陈小玮:“王慕:给山民一个安稳的家”,《新西部》,2011年,第10期。

责编/韩露(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困境   移民   生态   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