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的当代审视
是我党和政府“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思想源头。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为我们当代政府执政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供了理论源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因而马克思的政府公共性思想也在不断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而完善和发展,获得更加丰富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成为我党的一个根本宗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为民服务”的宗旨之上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理念,进一步阐释了党与政府的公仆性;在中国第三代领导执政期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确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政府为公共利益而服务、为社会公众谋福利的公共性;我党第四代领导提出了“三为民”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人的发展提至更高位置。我党围绕“为民服务”而提出的执政理念,其都是对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的一种继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不断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因此,其提出的“为民服务”的理念便是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是其行政行为与决策的依据。
为我国当前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提供理论基础。公共服务型政府并不是马克思所提出,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新公共服务”和“新公共管理”中提出的,但在马克思的有关政府公共性的论述却包含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这也成为我国进行公共型政府构建的理论基础,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府公共性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实现的,这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而西方国家提出的“新公共管理”等有关政府公共性论述却不可能成为我国政府转型的理论基础,因为无论其如何强调政府的公共性,其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其服务理念从本质上仍然将继续为资产阶级和统治集团服务。因此我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政府公共性理论指导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由权力型、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建设政府的公信力与公共性。
指导我国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是指在国家社会的运行中,政府所起到的管理、维持社会运行所发挥的职责和功能,它包括政府对社会运行要进行哪些管理,如何对这些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以及在管理的过程中,政府该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何种作用等问题。具体来说,政府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几种基本职能。政府这些职能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并不是说政府的职能在不断变化,而是指政府的这些基本职能随着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变迁以及社会的需求而不断调整,使之最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其在职能重心、具体内容、干预调正的强度和力度上会有所变化。但无论政府职能的重心、形式等如何变化,其依然以公共性为准则,这是其实现职能的基础,而且也是目前我国政府建设的主要方向。
我国政府职能在中国的建设发展中,从最初的全能型政府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再到现代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是我国政府执政方式不断进步的体现,在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的政府公共性理论起到了现实的指导作用。
(作者分别为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陕西科技大学教授)
责编/王坤娜
